南懷瑾:少兒讀經最有效的方法(文末福利)

2019-11-05     東方出版社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愛上讀書,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買來各種書籍讓孩子閱讀。

小編在讀南師的新書《洞山指月》時注意到,藥山禪師「尋常不許人看經」,如果不得要領,讀書也會障礙眼目。南師在此處強調,讀書應開發智慧,而不是死讀書。這對我們現代人有頗多的啟示。

那麼有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慧?聽聽南師的精彩講述,你一定會有所啟發。

01

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

實際上,我們提倡的兒童讀經運動,就是一個背書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讀書、肯背書、肯唱歌,沒有別的東西。就是教剛生下的孩子,從零歲起到十五、六歲之間,就讀書、背書。

讀誦的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書,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過在傳統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書為基礎,佛家的書,要大一點再讀。背書的內容,不僅是中國的基本文化要背,還要背其他各國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過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歐洲、美國也和中國一樣都要背書。

大家都會覺得很古怪,認為在這個時代,怎麼還要教小孩子背書? 

一般人不懂,這是中國人已喪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說,西方人也忘記了。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誦。 

高聲朗誦,有什麼道理呢?這個含意很多,朗讀多了,自然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學。換句話,也懂得文字和語言之間拼音的學問。不管中文、外文,高聲朗誦,慢慢悟進去,等長大了,音韻學懂了以後,將來的學問就廣博了,假使學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統統會悟到音韻的拼法,一學就會。

在中國古代,這是個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會的。但是這個世紀中國開始接受西方文化後,對兒童的教育,再不採取朗誦、背誦方法,而著重知識的灌輸與理解。這是因為在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受美國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響。後來影響到美國,教育上講「實用主義」,主張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們所認為古人背誦是讀死書的這種制度。認為念誦、背誦是像打針一樣注入式的,又像喂鴨子硬喂進去,只會把人喂壞了。

所以一百年來,東西方學校的教育都採取較放任兒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誦。只要求他懂得,來啟發他的腦筋,開發他的智慧。

《洞山指月》內文圖

02

這麼一個古老而簡單的方法,可以有效開發兒童的智慧

提倡以後,推廣些什麼?現在回到原來的本題,也就是我們讓孩子們背書、朗誦的方法,不須告訴理由。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古書,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樣,很輕鬆愉快地背誦,不給他講解,偶然稍稍帶講解一點。這樣背下去以後,一輩子都有用,一輩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國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背誦的方法,不但不妨礙社會的發展,反而使社會文化發展更發達,更精詳。可是現在人不懂,以為背書是背死書。

至於背書的理論基礎,這就牽涉到修養的科學,以現在來講,牽涉到腦的科學。

背書非專一、安定不能背起來。小孩子背東西是不痛苦,是很快樂的。因為專一唱歌、專一背書,腦筋就更寧定。思想行為都要變的。這個就要講到腦波的問題,譬如大家講修養、修道、學佛打坐,打坐就是使腦神經專一思維,專一思維,就寧定,使身體生理機能改變,健康起來。腦子變健康,那麼思想行為也變健康了。

背書有很多很多好處的,現在一般醫學,尤其腦科醫學,還沒有作詳細研究。關於腦科醫學這點,我也不是專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誦的作用可增加一個人的智力、記憶力、思考能力,使頭腦就更細膩、更精詳。 

我們現在提倡兒童智慧的開發,習慣也叫讀經,就是那麼一種古老的方法,那麼簡單一條路線。這個工作每個家庭都可以開始,拿本古書就可以背。

編輯 | 小舟 監製 | 南北

———— / END / ————

《論語別裁》正版有聲課限時贈送!數量有限,長按二維碼領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GPEQW4BMH2_cNUgTRK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