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之哈尼梯田,遺落世間的七彩畫卷

2020-03-24     工匠之美

點擊紅色「關注」,關注本頭條號,更多行業精彩推送

「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國世界遺產已達53項,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

在中國的多項世界遺產中,雲南的麗江古城、石林、哈尼梯田、三江併流和澄江化石就占據其中5席,足以窺見雲南這片土地的神奇與魅力。

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紅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世界遺產家族第一個以民族命名、以農耕稻作文明為主題的活態文化遺產。

紅河哈尼梯田位於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元陽、綠春及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9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清代嘉慶《臨安志土司志》確切記載了梯田農業的壯麗圖景:「依山巒平曠處,開鑿田園,層層相間,遠望如畫」。

自然生態之美

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決定了元陽哈尼梯田必然形成為最壯麗、獨特的奇觀。元陽的地貌特徵是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多為切割中山地類型,河壩區蒸發量大,高山區雲霧密度大、降雨量、水源豐富、空氣濕潤,霧氣變化多端。格外神奇壯麗的雲海,將山谷和梯田裝扮得含蓄生動。

紅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當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氣候條件創造的農耕文明奇觀,據載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紅河哈尼梯田置身於哀牢天地間,融化在自然山水中,呈現出高山、流水、梯田、人家的農業生態景觀,雲海日出壯闊瑰麗,人與自然天人合一,春如翡翠秋如金的最美畫卷,一曲激昂澎湃的天地交響樂。

民族墾殖之勞

哈尼族從出世開始就把自己的命運與梯田聯繫在一起,在幾乎沒有一塊平地的險峻雄偉的哀牢山中,傾注一生的心力雕刻山體。

如此神奇壯麗的哈尼梯田是哈尼人民勇於挑戰自然,與天地共存、日月同輝的創作之作。梯田實際已成為哈尼族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財富的源泉,是哈尼族精神的砥柱。

哈尼族墾殖梯田的想像力令人驚絕,其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之中,無不奮力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這一景觀構成了千奇百態變幻莫測的天地藝術大交響樂,成為舉世矚目的梯田奇觀。

文化傳承內涵

哈尼梯田從開拓到發展過程,充分展現了哈尼族的遷移、定居、社會、生產以及宗教的整個發展過程,形成了哈尼族溫順柔和、熱情豪爽和堅韌的性格、也在整體上形成了一個以梯田為中心的「綜合性人居環境」。

哈尼族文化與梯田耕作相生相成,緊緊圍繞梯田農耕展開的一整套宗教哲理、節慶儀典、社會人倫、人生禮儀、文學藝術等豐富絢麗,多彩多姿的哈尼文化內涵。

走近哈尼梯田,我們會發現,壯美景觀只是表面,文化系統才是支撐她的靈魂。

以梯田為軸心的精耕細作、分水木刻農業耕絕技以及節慶習俗、歌舞音樂、口傳知識作為梯田發展的歷史血脈強化了梯田農業生產,持續的梯田勞作又促進了傳統文化的代代相傳。

自然調色板

紅河哈尼梯田的美是自然生態與文化和諧交融之美,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天梯,曾經有人說過,哈尼族梯田是大地的藝術、是大地的雕刻。

登上元陽隨便哪一座山頂,呈長條環狀的梯田繞山而行,從山腳至山頂,埂回堤轉、阡陌連綿、重重疊疊,充滿在大地之間的、那如山如海洶湧而來的都是梯田。

去往元陽梯田的路上,翻山越嶺走過崎嶇,美景盡顯眼前。往下看是倒映在藍天的梯田,遠處便是一眼遼闊的起伏山嵐,高達上千層的梯田像一架架銀彩帶的天梯伸向天邊。

藍天白雲被梯田的水面清晰地倒映出來,層層相疊的梯田,感嘆世界遺產的磅礴氣勢,在夕陽的餘暉下,留住醉美的瞬間。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的美景,自在如此,讓人流連忘返,不負餘生。

哈尼梯田雲海神奇變化,民族風情異彩紛呈。極目遠望,梯田之上來回行走忙碌的身影,遠處的煙火繚繞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組合而成的村寨,上方疊立著茂密的森林,寨神林也在其中透著神聖不可侵犯的靜謐,村寨下方是層層相疊千百級梯田。

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構的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的美麗家園,撼人心魄的世界奇觀。

註:本文部分圖文來源於旅行與美食攻略,如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EONE3EBnkjnB-0zgw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