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蘇州會想到什麼?
園林
提到園林又會想到什麼?
拙政園、網師園、滄浪亭......
蘇州建城的2500多年來,一位位心懷天地的大人物,紛紛在蘇州城內相地營宅辟園。單以數量計,怕是已有千處之多, 如今遺留下來的只是極少數。
可是,近半個世紀以來,蘇州曾先後3次對古城區進行園林普查,結果顯示:1959年存有古典園林91處,1982年存有69處,2007年僅存53處,48年消失38座園林,園林的消失為世人敲響了警鐘。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現存的部分蘇州園林,由於保護得當,依然風韻猶存。
拙政園
拙政園,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一個園,占地有70畝左右,始建於明代。它還有另外一個很大的特點,它可能是我們中國江南園林中園主更替最多的一個,前後有16個主人。
蘇州拙政園
留園
我們現在看的照片里有一個很大的石頭,叫冠雲峰,它是宋朝花石綱的遺石,也就是說宋朝的時候皇帝到江南來搜羅名石花草,然後有些遺漏在了江南。
現在遺留下來的有四座,蘇州有兩座,杭州有一座,在曲院風荷,上海有一座。
蘇州留園
網師園
網師園裡的一個院落,叫殿春簃,被成功複製到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以我們在紐約看到的一個院落叫明軒,就是複製自網師園。網師園是目前蘇州唯一一個晚上有崑曲表演的園林。
蘇州網師園
除了蘇州園林,在中國其他地區還有很多園林,正等待著修繕與保護。
江蘇寄暢園的復原圖
園林的價值是由所有園林共同支撐的,每座園子都有不同的主題、風格,或大或小,或存在或消失,都是中國園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可惜,有些園林已經永遠消失,無法再現在世人面前。
弇山園
地點:太倉 園主:王世貞
弇山園,一共有三山一嶺,此園宜花宜月宜雪宜雨宜風宜暑,承載了晚明造園巔峰時代最標準最全面的文本與激情。
可惜,在王世貞死後不久,家道衰弱的王家,很快將園林分售他姓,明清交替之時,尚存竹林荒園,到清乾隆時代,就徹底廢為民居。
《小祗園圖》(小祗園即弇山園) 明·錢穀繪東莊
東莊
地點:蘇州城東 園主:吳融、吳寬、徐廷祼等
東莊因沈周為吳寬所畫的《東莊圖》而聞名於今世。結合沈周的《東莊圖》,我們可以大概看出東莊的面貌:
「葑門之內吳翁之東莊在焉。……區分絡貫,其廣六十畝。而作堂其中曰續古之堂,庵曰拙修之庵,軒曰耕息之軒,又作亭於南池,曰知樂之亭。」
萬曆初年,徐廷祼成為東莊主人。徐氏稱霸鄉里,後入獄,東莊被「里人及冤家拆毀過半」,一代名園就此消失……
《東莊圖》之《續古堂》 明·沈周繪繡谷
繡谷園
地點:蘇州閶門 園主:蔣垓、蔣深等
順治四年(16 47),舉人蔣垓在閶門內後板廠修築了蔣氏園,後在清理園林時意外發現了古石碣八分榜書「繡谷」二字,便用「繡谷」為園名。
在流傳於世的《繡谷送春圖》中,園林里長松巍巍,奇石聳立,來這裡的文士,或負手信步,或兩兩閒聊。可惜這座風雅的園林後不幸毀於戰火。
《繡谷送春圖》 清·上睿繪求志園
求志園
地點:蘇州城東 園主:張鳳翼
求志園是明代吳中書法家張鳳翼的私家園林。錢穀為作《求志園圖》。
畫卷中,園林院牆內外槐柏濃蔭茂郁,修竹錯列。庭中有花屏一圍,有兩位士人在花屏下交談,有童子在花門處張望,廂房中有一人據案而坐。這正是暮春初夏的時候,園林舒張著「旦而旭,夕而月,風於春,雪於冬"的氣韻。
《求志園圖》(局部) 明·錢穀繪鳳池園
鳳池園
地點:臨頓路鈕家巷 園主:顧汧、陳大業、潘世恩等
康熙年間,顧汧購下了鈕家巷一舊圃,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新園,正式命名為"鳳池園"。一百多年以後,鳳池園分歸了三家。現流傳的張崟《臨頓新居第三圖》即是畫的潘宅"鳳池園"。
《臨頓新居第三圖》 清·張崟繪
這些已經消失的園林,如今難尋其蹤跡,只能在畫中感嘆它們的「美顏」。在這個物以稀為貴的時代,唯有好好保護現存的園林,才能讓園林文化永存。
轉載自:手藝門,版權由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