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撓撓頭和大家聊聊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般,受過教育的家長都會知道,在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學說中曾經說過人有兩個本能,一個是生存本能,一個是死亡本能。生存本能表現出的是強烈的求生意識,很多人為了求生不惜出賣朋友、殘害同類。死亡本能則是指人的破壞性慾望,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從破壞某件東西的過程中得到快感。而這兩種本能在孩子的身上都表現得特別明顯。恐怕誰都不會忘記這樣的事實吧?
幾乎每一個一歲左右的幼兒拿著一朵花時,並不會去嗅或欣賞,而是一把將花朵揉碎,他們對書本特別喜歡,拿起來就一把扯碎,對玩具也一樣,會不停地往地上摔,似乎目的就在於聽那一聲響。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很多父母又會發現孩子們對小動物極端殘忍,實在不能指望他們成為動物保護主義者。常常有小朋友想盡辦法捕捉蜻蜓,然後用一根棉線拴著玩,或是拉掉翅膀,扯掉細腿,還有的小朋友邀集在一起把瘸腿的衰狗活活燒死,簡直可算是小納粹了。
而對於花費大量錢財買來的高級玩具,孩子們也會很快地讓其解體,以致拆散後無法再組裝起來。不管怎樣,父母們都會很煩惱、很擔心,甚至會為將來孩子是否會成為一個冷酷無情的人而憂慮,只因為孩子表現出了非常殘酷的一面,再加上現在的影視節目多有暴力鏡頭,父母真是不可能不擔心。可是,當我們分析一下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之後,我們就會知道孩子並不會因此變得更為殘忍和殘酷,這僅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已。
首先,孩子可能並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也不明白那些脆弱的小動物其實都應該和我們有平等的生存權利,儘管它們的生命形式很低級,又是那麼不堪一擊。同時,我們也不能憑此推測孩子日後的行為傾向,有的人儘管能「惠及縷蟻」,然而他對人類卻可以極其殘酷。
其次,孩子表現出這樣的行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的求知慾旺盛,時刻聯著一雙充滿好奇的眼睛,總想探索出世間萬物的究竟,所以才會百般擺弄甚至殘害小動物,譬如孩子撕掉蜻蜓的翅膀僅僅是為了研究蜻蜓會怎樣飛,而分解玩具則是為了了解玩具的結構、玩具是怎樣動起來的。所以,如果父母過分責備孩子這樣的行為的話,可能就會把孩子剛剛萌發的求知慾望扼殺在搖籃之中,好心反而辦壞了事。
因此,當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時,我們先應當和他一起做,首先滿足他的求知慾,只有這樣他才能接受你,你也才可以和他同喜同悲。等到他的求知慾被滿足之後,面對小動物支離破碎的身體或者不可復原的高級玩具,孩子的內心肯定還是有一絲遺憾的,這時你就應該讓他明白傷害小動物的行為是傷天害理的,把高級玩具拆得不能復原也是很浪費的,然後用別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的求知慾,譬如用計算機、錄像、電影等方式作為替代品。
最後,像這種疏而不堵的方式,易於使孩子嘗試對世界的探索,啟發他的創造性思維,孩子就會對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產生更大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將來更加主動地學習科學知識,同時也有益於科學知識的學習。孩子對小動物及玩具的這種態度正是科學上所需要的實證精神。讀了這些,父母們是不是已經有點明白了?孩子們對小動物的殘害並不會導致走向犯罪,而是孩子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開始,父母們可別忘了正確地引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