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還要家長做什麼

2019-06-15   勁草雲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

許多家長常常表示:「我尊重孩子的意見,我回家先問問孩子想不想學。」

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

這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

沒有孩子天生喜歡學習。

學習興趣,是在不斷的堅持努力中,培養出來的;學習興趣,更是在成績不斷提高,獲得自信和成就感之後,強化出來的。

所以,在孩子尚未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收穫學習的榮譽之前,家長就需要逼一下,推一把,有時甚至是通過自身的辛苦付出和陪讀,幫助孩子步入學習的良性軌道。



01

上面這張照片拍攝於何時何地,沒有人知道,也不清楚,甚至也不清楚照片里的主人公姓甚名誰。

昏暗的小巷、營業的小店、爐子上嗞嗞作響的飯鍋、破桌上凌亂不堪的書本......

忙碌一天的媽媽,開啟手機的手電筒,給如饑似渴看書的孩子,在暗夜裡照起一束明亮的光。

也許你會有疑問,他們為什麼不到屋裡看書,那裡不更亮一些嗎?

可能是店面太小,根本放不下一張書桌;也可能是屋內光線,也亮不到哪兒去。

然而這張照片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我想是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堅定的決心:

無論黑夜多暗,無論困難多大,無論條件多苦,無論媽媽還是幼小的孩子,都並沒有妥協,絲毫不放棄對知識的渴求、對未知的探究、對光明的熱望。



02

小學的時候練書法,周末要背著墨水瓶去老師家。

墨水瓶沒擰緊,墨水把包里的文具都染髒了,生悶氣,覺得書法太討厭,難學又惹禍,學了幾天再不願意去。

後來念高中,語文作文總拿不到理想的分數,硬著頭皮問老師原因,

老師說:「文筆不錯,可惜字丑了些。」

學校組織作文比賽的時候,老師甚至主動建議我:「寫完找個字好看的同學幫你抄一遍,否則得獎的可能性很小。」

大二的時候考駕照,帶我的教練脾氣很不好,我被罵哭兩次,羞辱智商N次,跟自己賭氣,說過陣子再學。

後來乾脆就沒再去駕校,如今即將畢業的我,依然沒有駕照。

過年回家,我所在的小城市的計程車,春節是不開計價器的,10塊錢的路程,能漫天要價地要30塊錢。

家中有閒置的車,可是我不會開啊,於是只能去攔計程車,送上門被司機宰。

還有半途而廢的游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美術,明天再背吧的單詞……它們都在後來某個猝不及防的瞬間,跳出來為難我。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嶄新的風景。



03

未未快八歲了,知道院裡的好朋友在學二胡,自己也鬧著要學。

看到她這麼有熱情,媽媽就給她報了個二胡課。

一開始,她特別喜歡上課,可是上了一個月後,她開始變得不耐煩,不想去上課了。

對於孩子的這種反應,爸爸早有預料,安慰了她幾句後,堅定地告訴她:

「今天必須得上!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下去,媽媽會陪著你的。」「不去,我就不去!」她繼續鬧。不僅鬧,還振振有詞:「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爸爸告訴她:「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

也許有人不贊同未未爸爸的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幹嘛非得強迫她,現在不是都在講要尊重孩子,要和孩子做朋友嗎?

但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要逼她們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後來,未未小升初升學時,因為二胡十級和出色的現場表現,順利通過了某所名校的藝術特長生考試。



04

教育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順其自然;也沒有一種能力,僅僅是天賦使然。

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父母細心觀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導的結果。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常常喊著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口號。

然而很多時候,父母口裡的「尊重」,變成了「遵從」。

於是,當孩子對舞蹈、書法、美術等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二話不說先報了班。

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了,想要放棄時,父母又遵從孩子的決定,說是聽孩子的,給他自由。

殊不知,這是家長打著「愛孩子」的幌子,自己在「偷懶」。

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自己懶得管,懶得陪,這其實是在放任孩子,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

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

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

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

久而久之, 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孩子只會什麼都不想學,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做不成。



05

蔡康永先生說過一段話,說得非常好:

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

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

正如龍應台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在孩子想要放棄時,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

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的責任。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無論什麼事堅持才會有效果,有效果才會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堅持,久而久之,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其實,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一個優秀的孩子,絕不可能橫空出世,其背後必然有著父母付出的無數時間和心血。


請家長告訴孩子:

願你心懷夢想,不丟信仰,當一個苦讀勤學的趕路者。願你雖經挫折,仍深信不疑,做一個有愛有光的追夢人。

當孩子不想學習,或者厭惡學習的時候,請記得告訴孩子:

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了以後擁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請不要讓偷過的懶,變成打臉的巴掌!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