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題的答題思路,一步一步教給大家該如答題,後面還有相應的練習題,建議先把方法消化了,再去做題喲!
1、總體思路:
聯(聯繫課本、筆記內容,尋找是否有依託的內容和觀點,然後迅速簡單記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證材料是否有課本提及的觀點,逐一標示出)聯(對材料與課本吻合的觀點,答題時儘量聯繫用上課本觀點、專有名詞)
2、具體步驟:
明(明中心)審(審問題)劃(劃材料)聯(聯答題)
(1)明(明中心):無論題目有多少問,都總是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明確中心後,每問都必須環繞此中心作答,不能脫離。明確中心方法有四:瀏覽全部的問題,看從哪一板塊、哪一具體問題設題;緊盯材料的出處:標題、注釋(尤其是時間、人物、著作等);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根據材料大意自己提煉。
(2)審(審問題:三審一挖不分割):
審清題目能力要求(論述?比較?評析?尤其是比較,技巧性最高)
審全求答項及分值,依此定分點及觀點(答點≥分值)。尤其要注意結合……(如背景)列舉(或評價)……(如措施)此類問法,別忘記要答結合後的求答項;
審准答案來源及答題的範圍(如時間)、方向(政治、經濟、文化),以防止答非所問。答案來源有以下三種情況:A、根據材料……回答,則答案從材料中即可提煉完整;B、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則答案既要從材料又要結合課本所學提煉;C、請回答,則答案來源同。
挖:儘量挖掘題乾的有效信息,答題時務必將之變為答案。
不分割:要將各問當作一個有機整體思考,因各問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
(3)劃(劃材料):根據問題中的求答項,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號及線條將各求答項觀點分別標示出來。要求:必須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煉觀點,尤其是短材料更應該如此,一句話往往包含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觀點。(一般以句號、分號、省略號為依據;尤其是要注意省略號兩側的語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縮寫)
(4)聯(聯答題):運用好「聯找聯」公式
因各問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所以注意前後問是否有遞進關係,前面的問往往為後面的問提供答題的思維方向(或許,回頭就是答案)
簡潔作答:點多、面廣、話短(答案組織:A、擇錄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詞,但不宜過多抄襲長句;B、聯繫利用課本的經典結論或觀點;C、自己歸納、提煉,儘量用上專有名詞、習慣用語。)
先概括(多用專有名詞、習慣用語),後分析;史論結合;
注意格式及版面:點化,標號,求答項等;整潔
不要串題(隨意對換題號);不要留空。
練習題:
【考題例證】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歷史中,儒學一直在發展與創新。唐代韓愈以周公、孔子的繼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認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後已經斷絕。他在《原道》中說:「吾所謂道也,非向(先前)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他的這一主張被宋代儒者接受並發揚。當代學者認為韓愈開了宋代「新儒學」的先河。
——摘編自卞孝萱等《韓愈評傳》
材料二19世紀末,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二書,認為漢代以來儒者奉為經典的《周禮》《左傳》等書,是漢代學者為王莽篡漢而偽造的,影響惡劣,導致「中國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張回歸孔子所編定的《詩經》《禮記》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學精神。在他看來,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為「改制」而創作的。他甚至用西學來解釋《春秋》,認為《春秋公羊傳》中的「三世」說為:「始於據亂(世),立君主;中於昇平(世),為立憲,君民共主;終至太平(世),為民主。」
——摘編自張海鵬等編《中國近代史》
(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之處,並概括宋代理學在哪些方面對儒學有所發展。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韓愈、康有為關於儒學認識的共通之處。
(3)我們應當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孔子與儒學?
答題步驟
第1步判斷題型及特點
本題為主題比較類非選擇題,且為縱向主題式比較分析型材料解析題。其主題是古代、近代儒學思想演變的歷程及認識。
第2步審設問,確定解答項
第(1)問,第一小問,求答項為「不同之處」(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第二小問,求答項「發展」(宋代理學);第(2)問,求答項「共通之處」(韓愈與康有為);第(3)問,應從認識角度談對孔子與儒學的態度。注意確定比較點,如第(1)問比較點為「儒學主張」;第(2)問為「儒學認識」等。
第3步根據設問,組織答案
閱讀材料提取信息,遷移所學知識,如孔孟儒學思想、漢代儒學思想、宋明理學、唐代的儒學復興、維新思想等,根據設問組織答案。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學高分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