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還是害人?孩子感冒、嗓子疼別隨便「消炎」!用錯藥會害了娃

2019-12-22     崔玉濤育學園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抗生素不能濫用」,這句話相信家長們已經很熟悉了。

就在不久前澎湃新聞還報道過孩子感冒,家長憑「經驗」給孩子吃了過多抗生素,導致最後「無藥可醫」,進而不幸身亡的新聞:

那麼問題來了——

道理我都懂,可是買藥的時候上面也沒寫著「抗生素」3個字啊,我怎麼知道孩子、家人吃的藥,到底是不是抗生素呢?

曾幾何時,小編也留下過無知的淚水……

莫方!這個問題,就讓育學園的逄毅藥師來為大家好好講講吧~

逄 毅

北京崔玉濤育學園診所藥房主任

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的逄毅,曾就職於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和北京和睦家醫院,後被育學園診所聘為藥房主任,被就診的孩子們親切地稱為「逄藥師」。十餘年的臨床工作經驗使她熟悉各類藥物的藥效、藥理及不良反應等。2012-2014年,逄毅曾參加北京藥學會主辦的「紫禁城國際藥師論壇」,擔任國外講者的同聲傳譯工作,並作為主題講者進行報告演講。

01 抗生素有哪些?

「XX西林」、「XX青黴素」類

抗生素從何而來?這就不得不說到青黴素的發現。

青黴素的出現,引發了抗生素的研究。人們開始尋找更多的抗生素,也開始研究青黴素的殺菌原因。

1945年科學家測出了青黴素的分子結構,並不斷研究、設計、改造後,得到各式各樣的青黴素類藥物。

由於青黴素被命名為「盤尼西林」(Penicillin),後來再研發出來的同樣具備相同母核類的抗生素,大多數也被命名為「XX西林」,或是「XX青黴素」,比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氯唑青黴素、青黴素V鉀等等。


「頭孢XX」類

隨著科學的研究,青黴素類抗生素(Penicillins)的母核被確定為「6-氨基青黴烷酸」(6-APA),後來開發出了另外一種也含有「β-內醯胺環」的抗生素,但母核是「7-氨基頭孢烷酸」(7-ACA),被命名為「頭孢類抗生素」(Cephalosporins)。

呃~~~暈了?看不懂?

沒關係,交給科學家就成了。

家長們只需要記得,命名為「頭孢XX」,也是抗生素的一種就行,比如: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

「XX卡星」、「XX米星」類

自從發現了青黴素,科學家們感覺到找到了寶藏的大門,開始研究各種細菌的代謝產物,以期望尋找到更多的抗生素。很快,鏈黴素問世了。

鏈黴素是繼青黴素後第二個生產並用於臨床的抗生素。由於它有抗結核桿菌的特效作用,開創了結核病治療的新紀元。從此,結核桿菌肆虐人類生命幾千年的歷史終於有了遏制的希望。

結核,不知道?最有名的就是肺結核,《紅樓夢》里的林妹妹推測就是死於肺結核感染。如果當時有鏈黴素,打上幾針。估計這部偉大著作就該有了另外一個結局了。

鏈黴素(Streptomycin)是鏈黴菌中獲得的抗生素,它開啟了「氨基糖苷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s)的研發之旅。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殺菌作用在於它可以干擾細菌核糖體的蛋白質合成,沒了具備各種功能的蛋白質,細菌就無法生存;同時它還可以破壞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達到消滅細菌的功效。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命名大多數「XX黴素」,「XX卡星」,「XX米星」。其中米星和卡星大多數是半合成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XX黴素」

這類抗生素主要是四環素類抗生素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 四環素類抗生素,顧名思義,這類抗生素的分子結構式中有「四個環」(抗生素中的「奧迪」)。屬於廣譜抗生素,命名大多數是「XX黴素」。
  • 由於四環素類藥物容易與鈣離子結合沉積,影響骨骼和牙齒髮育,並造成牙齒色素沉著,顏色發黃形成「四環屬牙」,因此在我國8歲以下兒童中是禁用四環素類藥物
  •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也是一類廣譜抗生素,命名為「XX黴素」,包括最常見的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目前兒童應用較多,但需要注意耐藥問題。

「XX沙星」類

主要是喹諾酮類抗生素,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劑,這類藥物命名為「XX沙星」,如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等。

這類藥物在研究中發現,對幼年動物的軟骨發育有明顯影響,因此目前大多數禁用於18歲以下兒童,只在特殊情況下,方可使用。


磺胺

磺胺類抗生素也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劑,它能抑制細菌繁殖活動中的特定步驟,從而造成細菌繁殖活動停止,最終可被人體的免疫系統吞噬消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保證用藥劑量足,療程足方能發揮最大效應

目前也已經快速的發展出了多種耐藥菌,並且容易和其他磺胺類藥物交叉耐藥,因此要避免無意義的濫用。

由於在動物實驗中觀察到有致畸作用,以及對於新生兒及早產兒會引起「核黃疸」症,因此,磺胺類藥物禁用於孕婦和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

以上這些是目前最最常見的幾大類抗生素,一般來講,不建議家長自行購買抗生素,即使是醫生開的處方,也建議家長仔細詢問,確定用藥療程和作用後,遵醫囑服藥哦!

02 濫用抗生素有什麼危害?

如開頭新聞那樣的情況,畢竟屬於「極其嚴重」,那麼,普通情況下,濫用抗生素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

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藥物,但同時,它又敵我不分。

什麼意思呢?

就是不管是「益生菌」,還是「壞」細菌,它全部都要消滅,統統「趕盡殺絕」。

就拿腸道菌群來說,咱們人體正常的腸道菌群是需要很多好細菌來維持的,如果這些好細菌都被「誤殺」了,正常的腸道菌群就會被破壞,繼而引起孩子過敏、濕疹、便秘等一系列問題。

這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把細菌比作是「敵人」,免疫力比作保護身體健康的「軍隊」,抗生素比作「援軍」的話,每次和致病細菌的對抗,我們的「軍隊」都會在戰鬥中鍛鍊隊伍,提升作戰技能,升級防禦值。

這個過程,就是人體免疫力增強的過程。

如果每次打仗,自己人都不上戰場,直接叫「援軍」,那我們的免疫力豈不是永遠都建立不起來了?有一天遇上更加強大的敵人,一點風雨都沒經過的免疫系統,就要崩潰了。

更不要說已經出現的「超級細菌」這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了。

03 為什麼醫生會開抗生素?

前面說了,人體本身也會對侵入的細菌做出防禦,打贏了,就沒有抗生素什麼事兒了。

但是,萬一,沒打贏呢?

敵軍太強大,身體免疫系統已經用盡洪荒之力,還是不能完全退敵。

這時,我們就需要調集援軍抗生素,協助作戰,以期望最終取得勝利。

但為了避免援軍太過分,家長一定要應該注意:在醫生通過血液檢查、抗原特異檢測等方式,確定是細菌在搗亂,且本身免疫系統「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才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

另外,可能是因為大家都有點害怕抗生素,所以往往到真的要給孩子用的時候,就含糊了:要不減點量?要不等燒退了就不吃了?

不要這樣

如果沒有用滿療程,使一些敵軍殘餘在體內僥倖存活下來,成為帶有耐藥基因的細菌。

那麼之後,這些耐藥細菌,將會對這種抗生素免疫。

體內的耐藥細菌越來越多,有效的抗生素就越來越少。

因此,一旦確認需要使用抗生素,就需要用滿療程,不要擅自停藥。

小編說

千萬別被抗生素嚇到。

孩子不舒服,先注意觀察一下,普通的「感冒」,其實有助於孩子免疫力的提高哦!

如果醫生開了抗生素,也別急著抗拒,一定要問清楚用量、療程這些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tbZLW8BMH2_cNUgekt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