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如果人們手頭很緊急需一筆借款時,他們會選擇信用卡和花唄貸款,但是沒有信用卡和花唄的古代,要怎麼借錢呢?一起來感受下古人的智慧吧!
方式一:求助信
中國古代的人們都非常要面子,他們只有在家裡可能已經揭不開鍋的情況下才會向朋友借錢,而且他們借錢一定不會當面述說 ,會通過信件的方式求助朋友,下面這篇《借銀》就是古人詩情畫意的借錢方式,其中都是滿滿的套路。
梅傳春意,雪兆豐年。遙想仁兄詩酒豪情。興復不淺。猶知數百里外,故人窮愁,潦倒卒歲無資乎。不揣冒昧,赧頰陳情。伏乞慨擲百金,以紆眉急。來春蝸居脫業,高情即報。佇侯好音,便詢文禧不一。
方式二:典當行
我國典當行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當時被稱為「寺庫」,主要是佛教寺院的貢獻,去當鋪的大多是窮苦的百姓和家道中落的人們,他們將家裡值錢的東西拿到典當換錢,之後如果有錢了,可以再回到典當鋪贖回自己的東西。
雖然典當行可以在短時間內換到銀錢,但是想要贖回被換的物件,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典當行有一個「過五不過六」的規則。
當鋪一般前35天會按照一個月收利息,但是從第36天開始會按照兩個月收利息,一般人家如果在一個月內無法贖回自己的東西,那麼兩個月後,再想贖回已經不可能了,贖金已經翻了好幾倍。
方式三:錢莊
人們總是把錢莊和典當混淆,認為他們是同一種企業,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典當鋪主要針對的窮苦百姓,而錢莊針對的是有資產的富貴人家。
早期的錢莊以貨幣兌換為主,後期發展了與現在相似的借錢業務,是以信用貸款為主,一些中小商鋪的開展都不離開錢莊的資助,但是如果沒有償還能力,錢莊是不會借錢給他,因此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根本不能去錢莊借錢。
古人與現代人不同,在他們的觀念中,幾乎不會進行提前消費,因此除非有特殊的情況,古人一般是不會缺錢,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如果必須借錢,多數還是會選擇典當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qu9nnMBURTf-Dn5ic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