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還未相見,就已永別

2020-01-07   亓俠客遊記

大自然好像一首曲,一首無邊無際的曲,每個音符都帶有動聽的音律,每個音節都帶著歡快的節奏,它們共同奏出一首世間絕唱,內容豐富而華麗。

然而,當其中的音符一個接一個的消失了,這首歌,還會存在嗎?

2020的新年鐘聲還未敲響,令人悲痛的消息就已傳來,又一物種消失在長江里。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的研究顯示,預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

事實上,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下稱「白鱘」)滅絕。這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十六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

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整個物種。

「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游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

悲慘的事實終於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國家也對此做出補救措施。1月1日起,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除了這兩類保護區,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的其他天然水域,最遲2021年1月1日0時起,將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此外,許多網友也發表了自己的痛惜之情。

2020年的第一聲喪鐘,被長江白鱘的滅絕敲響。曾經華美的自然之歌變成了無力的悲鳴,響在長江之上,但更應該響在每個人的心裡。

長江之殤,其實也是人類之殤。」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這樣的盛景又何時能再復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