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200萬,100萬買房子給你弟,剩下100萬各50萬,弟只給姐10萬
(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里,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導向,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
文姚志芸
一天弟弟打電話來,說家裡拆遷了,賠了一點錢(但沒說多少錢),媽媽讓弟弟給姐姐轉10萬,姐姐還跟弟弟客氣起來,小時候不容易,房子在城邊上賠不了多少錢,錢讓媽媽自己留著花!
- 隨後姐姐給媽打了電話,想讓媽媽把錢存著養老,
- 還沒等姐姐開口問,
- 老媽說:咱家老房子因改造拆遷,
- 拆遷款給了200來萬,我預留100萬準備買個房子,
- 房子留給你弟,剩下的100萬,
- 你和你弟每人50萬,
- 誰知那倆王八犢子(弟和弟媳)不幹了,
- 說要投資去做生意,
- 給你十萬意思意思行了。
- 我沒聽他們的,
- 剩餘的那40萬,我給你留著…
最後姐拿到手10萬。
同是媽媽的兒女,分財產的時候百分之八十是兒子的,
給女兒很少的一部分,很多人反而說應該。
今天筆者為什麼要寫這個問題?因為現在的養老普遍都依靠女兒,無論農村還是城市。
- 越來越多的女兒承擔著贍養父母,買東西,洗衣做飯,給錢,陪老人看病....
- 越來越多的兒子要錢要房要媳婦,結婚後父母淪落為不能有言語和情緒的免費加倒貼保姆....
老人疼女兒永遠都在小事上,大事和錢財上疼的永遠都是兒子。如果兒子兒媳們能承擔起養老的責任無可厚非,事實上,老人一旦生病一旦有事,跑在最前面的永遠都是閨女....
這就是現實,可如此現實問題面前,一旦牽扯到家產分割,父母清一色的偏向兒子,疼閨女也不敢得罪兒子和兒媳。
父母把財產給了兒子,養老時,兒子好一點的給點錢,大多數兒子都是既不出錢也不出力更不出人,父母有錢了有好吃的了想到的是兒子孫子,有事有病沒錢了就找女兒。
說白了就是兒子不出錢不出力,還得到一部分遺產,遺產一部分給父母看病了,一部分自己白得,然而不用出一點力,還落得個孝子的好名聲!閨女出了力還說應該的報答養育之恩!這就是所有人眼裡的公平。
所有人都知道不公平,犧牲女兒又換了更多人的默認。
梅子雖然不是出生在農村,雖然母親口口聲聲說自己喜歡女兒才生了她,雖然父母都是雙職工,但梅子依舊是眾多悲慘女兒中的一個,小事被心疼,大事被拋棄。
- 從小梅子就很懂事,乖巧聽話,
- 無論哥哥怎麼叛逆,怎麼不聽話,
- 她永遠是背黑鍋的人。
- 父母對哥哥的縱容到了讓梅子羨慕的地步。
- 家裡飯不好吃,哥哥可以單獨拿錢去外面買著吃,
- 想要零花只要張口就行,
- 冰箱裡的雪糕只能哥哥吃,小妹吃冰棒......
記得初中那年,梅子丟了一輛自行車,回家後被母親一頓暴打,然後步行半年去學校上學。每次哥哥騎著母親買給他的山地車吹著口哨從她身邊路過,哥哥好不得意。第二年哥哥的山地車也被賊偷了,母親重話都沒說哥哥一句,第二天換了一輛更好的山地車。
再到後來哥哥不好好讀書,逃課半年家裡人才知道,父親送他去學校繼續讀書,班主任說哥哥不是讀書的料被學校勸學。
於是高中沒有畢業的哥哥在家待業,一天就待家裡睡覺,出去喝酒混社會,父母想讓哥哥去當兵,哥哥嫌苦,他想學修車,去了一個月又把師傅給打了......折騰了七八年,在母親的連哄帶騙下學了駕照,後來家裡砸鍋賣鐵買了輛計程車讓哥哥跑....
後來哥哥結婚買房,幾乎掏盡了家裡所有的錢,還欠了不少外債,就這樣子的情況下,哥哥跑出租賺的錢全部都是他和嫂子的,吃住都在父母家,樓上的所有用度都是母親在支付,包括一卷衛生紙。
哥哥依舊沒有改變,依舊任性自我,30多歲還是理直氣壯的啃老,侄子出生後,梅子的父母又開始拉扯孫子,一切花銷全包.....
梅子大學畢業後考了工作,雖然父母偏心的厲害,但好歹讓梅子吃穿不愁,念書時不用愁學費。就因為梅子念大學,哥哥不服氣,聽了別人的挑撥說父母花大價錢供她讀書,就是敗家賠錢貨。很長一段時間哥哥和梅子的關係特別差。
後來梅子工作,有了自己的工資,什麼東西給侄子買,第一個月的工資母親讓給嫂子買了件一千多遠的工資,10多年前的1000元在小縣城不是一筆小數,但梅子沒有計較,畢竟是一家人。
梅子一個月的工資不是給侄子買東西,就是請一家人外面吃飯,這時候梅子和哥哥的關係是最好的。直到梅子結婚...
梅子沒有公婆,很早就去世了。產假到期原本說好母親幫自己帶孩子,侄子已經12歲了。就在梅子去上班的前三天,哥嫂和父母徹底鬧翻了,哥哥打電話叫來了舅舅,讓舅舅把母親帶回去....
梅子問他憑什麼,父親一輩子都沒讓舅舅把母親帶回去,一個兒子憑什麼住著母親買的樓趕母親回娘家?侄子都12歲了,這些年父母住舊房子,養著哥嫂侄子養著樓房,一手帶大了孫子.....
這些在哥哥的眼裡就是理所應當,原本梅子想對哥哥咆哮說,該走也是你走,40歲的人了,揪著母親的衣領質罵母親,是為人子該做的嗎?話到嘴邊梅子忍了,不是她不想罵,是她清楚無論哥哥怎樣忤逆,母親心裡他都是好兒子。
- 梅子抱起自己的孩子走了,自己的孩子再難自己想辦法,
- 她知道哥嫂存的什麼心,不就擔心養孩子花錢嗎?
- 怕花父母的退休金。
- 這時候的哥嫂記不得這10年梅子是怎麼拿侄子當兒子養,
- 梅子怎麼拿自己的工資請客吃飯,
- 甚至忘了梅子的工資全部用在了娘家....
後來父母回了老房子,哥嫂怕梅子帶孩子回去,遲遲不願意進父母家門,逢年過節只是打發侄子來看看。母親等著哥哥回頭,像一個渴望施捨的老人一樣可憐.....
如今哥嫂一家有房有車有自在,不用孩子拖累,也不進父母家們。父母有病有事,梅子抱著孩子跑前跑後,後來老院子拆遷開發,母親卻一心想著兒子.....
像梅子一樣的姑娘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真的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加上父母的偏心..
從小父母的言傳身教,家裡最好的永遠只屬於兒子,
女兒是外人,以後要嫁人。
挨打、受委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等女兒們長大了,心胸寬闊就過去了。
畸形的三觀導致兒子們里所以當占有一切,他就該獲得父母全部的愛,就憑他是家裡兒子。
這是天下最可笑的理由,卻在每一個家庭里存在。在這種原生家庭里,女兒出生就是一悲劇,哪有什麼幸福,只有怨恨。強者可能艱難維生,弱者只能隨波逐流。
手心手背都是肉,願天下父母能公平對待兒女,誰對老人好,誰跑前跑後照顧老人就該對誰偏心,而不是兒子得便宜還不孝順......
【原創作品】敬請點擊頭像關注,作品持續更新,非常喜歡您的認可歡迎朋友的點贊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詩韻點綴平淡的生活,拿抑揚頓挫的文字,給生命注入激情!
原創創作品,各平台同步發布,未經容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