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愛自己是一種藝術、責任,更是一種智慧

2019-11-01     答摩健康

01

用「打」自己的方式愛自己


路老師最近一段時間經常去我北京的地方喝茶,我們倆也經常會聊各種東西,路老師也經常在我身上按各種開關,「啊,啊,啊,啊」。原來我們對自己那麼不了解,原來我們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當做最好的朋友。

我有一個朋友叫許知遠,算是中國的讀書人。他有一次跟我說:「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成為自己的朋友。」當我們在敲打自己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施受一體的過程,也是一個自己關心自己的過程。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很少把自己關心自己、自己和自己做朋友、甚至自己和自己和解,視為我們最重要的功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把學而時習之,學什麼,他沒有說,但是結合《論語》後面的話,大概可以了解。學一樣的東西,就是學做一個有意思人,學做一個快樂的人。

《論語》的前兩句話都是講如何獲得快樂,第三句話是講如何避免不快樂,叫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以呢, 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論語》是孔子的幸福力公開課。不是有一個哈佛幸福力公開課嗎,其實孔子早就講過了。


哈佛幸福公開課核心內容是講:和諧的人際關係如何帶來快樂,我們成長如何帶來快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何避免溝通障礙而不暢快。一大堂課,孔子連一條微博都不用,甚至半條微博都不用,二三十個字就講完了,微言大義。

以我跟路老師合作了那麼多年,敲敲打打,偷師學藝的心得而言,路老師講了三句話,一言以蔽之:愛自己,用打自己的方式愛自己,當然你也可以不用很大力的打。


02

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抱有信心


我跟路老師在聊天的時候,他總是給我傳遞一個信息。我很擔心,這個地方肺經不通,以後會怎麼樣呀;這條經絡不通,以後會怎樣呀。他總說沒事兒,比你嚴重的人多了去了,這實際上是一種慈悲,讓你不覺得自己的問題有多慘。

首先你要不覺得自己有多慘,你才會真正地去管理自己的身體,增強自己的信心,如果覺得自己已經無可救藥了,那就只能破罐子破摔了。

所以,愛自己的另一層引申含義,是要讓自己覺得自己身體狀態很好,甚至要推己及人,要把這種天邊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聽成「法布施給自己,迴向於他人」。


03

站在未來看現在


這個身體他有一些很奇怪的關係,怎麼敲這兒疼,那兒就好了?怎麼會左病就右治,上病就下治呢?其實我們的身體行為本身,它就是一個裝置藝術,我們要把身體作為一個裝置。

什麼叫藝術?一切藝術都是與道相應的遊戲。所以我們把對身體的敲打、按揉、觀察啊,都應該視自己為一個裝置行為藝術家人的作品。裝置行為藝術有兩個條件:第一要有空間性,第二要有時間性。不像畫畫,裝置藝術是伴隨著自己的時間的流淌。

在現場的時候,你和別人的互動,你自己在時間變化當中的變化,所有一切呈現的都是裝置藝術。

前兩天,有個朋友告訴我,他看了一個很好的裝置藝術的作品,並且也體驗了這個裝置藝術作品,是個什麼呢?首先呢,他進入了一個很黑暗的隧道,穿過去之後發現只能躺下;那躺下來之後,屋頂上是粘著桌子、椅子、床、床單被罩以及杯子什麼的;有一扇窗戶,模擬日光,光影投射進來。


這個時候,你躺在地上從上往下看,就像你從你的靈魂往下看你的生活一樣。

突然那一霎那,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她是觀看世界所有人,你不用建立如此宏大的視野,你起碼可以稍微小一點的視野,自上而下。你觀看你躺在那裡的一個狀態,甚至你的身體被拿走,只留下你熟悉的那張床,這個時候你就會突然升起一顆悲憫、自在而又悔恨的心:「為什麼我以前不對自己好一點?」

一切的智慧都來自於你是否能夠站在未來看現在。站在過去看未來、站在現在看過去和站在現在看未來,是我們現在所習慣的,但是能夠站在未來看現在和過去、站在過去看現在和未來,叫移步換影。觀世界的角度一變,世界就變,人生觀一變,人生就變,此謂見所相非相,即見如來。


愛自己是一種藝術、責任、更是一種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kYAMG4BMH2_cNUg_l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