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我家淘淘之前有段時間特別「玻璃心」,你隨便說他一句什麼都會哭。哪怕只是提醒他走路要看車,不能亂跑,他都會覺得是在「罵」他。後來我和他爸認真分析後找到了原因:就是因為之前在老家,孩子做點什麼事,比如自己吃飯、自己會穿鞋的時候,都會得到家人的誇讚「真棒」、「你怎麼這麼厲害」。說實話,對於一個2歲多的孩子,會吃飯、會穿鞋已經很正常了,不需要家人那麼誇張地去誇獎了。從這之後,我也意識到:夸孩子也是一門學問,會正確夸孩子的家長,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
夸孩子,避免犯這幾個錯
1. 沒重點的夸,遇事就夸
淘媽和家人之前犯的就是這個錯誤,同一件事,當你第一次夸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充滿自信。第二次夸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很開心。但是如果誇獎太過泛濫的話,孩子也會覺得疲憊,覺得家人是敷衍的。同時,經常被無重點誇獎的孩子,經受不住挫折,很容易玻璃心。
2. 對比式誇獎
「寶貝你真棒,都已經會自己用橡皮泥捏東西了,你們班XXX還不會的呢。」
相信多數的家長在誇獎孩子的時候都犯過這樣的錯,夸孩子的時候要拉一個對比對象。這樣踩低捧高式的誇獎雖然會讓孩子很開心,感覺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認可。但是時間長了,容易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規定思維:我只有不斷戰勝其他的小朋友,才會得到父母的認可。這樣孩子就可能形成爭強好勝的心理,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3. 誇得太籠統
「你太棒了。」、「寶貝,你真的很聰明!」、「你可真厲害。」
這些話聽起來是好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家長夸的重點在哪裡,感覺很敷衍、很空洞。孩子經常聽著這樣的誇獎,就會覺得自己之所以會被誇獎就是因為「智商高」、「聰明」,忽略了努力的重要性。這樣籠統的亂夸一通,還不如不夸。
如何正確夸孩子?
如果家長能掌握誇獎的技巧,正確誇獎孩子的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誇得要具體
當孩子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家長要夸,而且要夸的具體一些。例如「你之前還不會畫蝴蝶呢,經過你的仔細觀察,蝴蝶畫的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像了。」這樣夸,孩子知道,是因為認真觀察了蝴蝶,畫的比之前更像了。那孩子以後可能就會更認真去觀察蝴蝶的一些細節,畫的會越來越好。
如果家長每次都是「畫的挺好」,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畫的有沒有進步。甚至會覺得自己那麼努力的去觀察,去畫,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從而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
2. 夸孩子新嘗試的事情
如果是孩子年齡範圍內能做到的事情,家長就沒必要再去誇了,不然孩子就會覺得誇獎來得太容易了。當孩子嘗試了之前不敢做的事情,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讚揚。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勇敢嘗試之後,不管成與敗,這種勇氣都是值得鼓勵的。
3. 用心夸
夸孩子切忌敷衍了事,當孩子正興沖沖地向你「炫耀」他覺得自己做的很厲害的一件事,不管你在忙什麼,請認真聆聽。孩子說完之後,也要給出具體的反饋,一個溫暖的擁抱或者是讚賞的眼神,孩子都能從中得到肯定。
4. 誇獎時放過錯誤
很多家長在誇獎孩子的時候,前面誇得天花亂墜,突然來了一個「但是」,然後就開始數落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試想一下,如果別人正在誇你,突然就開始數落你,你心裡是什麼感受。總感覺之前的誇獎都是在為之後的批評鋪墊,心理落差會很大。在夸孩子的時候,要放大優點,縮小缺點。只有正面強化才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改掉錯誤的行為,家長的批評數落,只會變成孩子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朝不好的方向發展。
淘媽說:夸孩子不是簡單的一句「你真棒」就夠了,有智慧地去夸孩子,孩子才會進步的更快。如果你正在犯那些誇獎的錯,趕緊改過來。要相信,你簡單的一句話是可以改變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