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總結中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現狀 | 熱點聚焦

2019-10-09     醫脈通心內頻道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尤其是在中國,從1990年到2017年,中國缺血性心臟病粗死亡率(未標化年齡)上升了155.4%,年齡標化死亡率上升了20.6%。因此,高質量的臨床前期研究和臨床研究,對於制定CVD的預防和治療策略是至關重要的。

2019年8月9日,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影響因子:17.42)發表了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劉靜和馬長生兩位教授的述評文章,對中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概述。

經費資助:近10年來CVD研究項目獲得的總體資助顯著增加

2018年,中國自然科學基金資助CVD相關的研究項目共有594個,總資助基金達到了2.59億元人民幣,與2004年相比增加了10倍。自2016年啟動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以來,已有超過50多個CVD相關的研究項目獲得了經費支持,總資助金額超過6億元人民幣。

除了政府資助以外,企業對CVD研究項目的投資也在不斷增加。到目前為止,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臨床試驗資料庫中註冊的中國CVD研究項目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研究是由企業資助的。

研究項目:中國CVD研究結果在業界開始產生重要影響

截至到2019年7月,中國大陸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臨床試驗資料庫中註冊的臨床研究有接近1.5萬個項目,這幾乎是2016年註冊數量的兩倍,其中CVD有關的臨床註冊試驗共有2093個。

值得注意的是,幾項在中國開展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取得的成果已經在業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著名的BRIGHT研究(韓雅玲教授團隊:比伐蘆定與肝素或肝素聯合替羅非班在急性心梗患者急診PCI圍術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CSPPT研究(霍勇教授團隊:依那普利葉酸片用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卒中預防的社區隨機、雙盲、對照臨床研究)和DKCRUSH-V研究(陳紹良教授團隊:DK-Crush術式與Provisional術式處理左主幹末端真性分叉病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此外,國內還建立了一系列大型的註冊研究,如CCC研究(趙冬教授團隊:中國心血管疾病醫療質量改善項目)、PEACE研究(蔣立新教授團隊:冠心病醫療結果評價和臨床轉化研究)和China-AF研究(馬長生教授團隊:中國房顫註冊研究),來自這些註冊研究中心的數據也將促進和提高中國臨床研究的質量。

論文發表:國際期刊發表數量居多,但質量仍待提高

2017年,中國作者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已超過36.1萬篇,占論文發表總量的18.6%,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然而,儘管中國作者發表了3000多篇關於CVD的研究論文,但是在國際心血管領域頂尖雜誌,如《Circulation》、《the European Heart Journal》、《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發表的論文只有27篇,由此可見,提高臨床研究質量和論文質量是在未來研究中需要亟待改善的問題。

未來方向:中國CVD研究質量將在十年內有望趕上已開發國家水平

儘管中國CVD研究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要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有效的CVD治療和預防策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上所述,我國科研論文的質量落後於數量。因此,現在亟需高質量、精心設計的研究項目,這些研究將在未來產生強大的臨床數據並最終影響臨床實踐。由此,作者提出了4個可以努力提高CVD研究質量的方法:

(1)臨床研究要更多的注重提高研究質量而不是數量,尤其是要關注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和註冊研究;

(2)要與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加大衛生信息系統建設的力度,以提高醫院出院患者數據和醫保系統數據的質量和利用價值;

(3)加強科研能力的建設和培養,以促進多方合作和提高研究質量;

(4)鼓勵研究人員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會議,在學術會議和高質量期刊中發表研究結果。

作者預測,改善中國人的心血管健康,推動心血管研究向前發展,通過政府、行業和研究機構的共同努力,中國心血管研究的質量將在十年內不斷提高,最終趕上已開發國家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Liu J, Ma C. Current state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 China. Nat Rev Cardiol. 2019 Aug 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GJktW0BMH2_cNUgqO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