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下的郫縣美食與蛾蛾燈

2020-03-13     大羅言酒

郫都區,原名郫縣,地處成都市西北部,在古史中,秦滅巴蜀之後兩年,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蜀同時實行分封制與郡縣制。此後即以郫邑作為蜀郡的屬縣,稱郫縣,此為郫縣建置之始。

一說到郫縣,總會讓人首先想到郫縣豆瓣,其實除了郫縣豆瓣,這裡還有很多雖然名氣不大,卻也十分好吃的美食。

煎餃

如果你號稱「大胃」,那可以再到南興巷買幾個煎餃。南京特味灌湯包,到處都能看到這個招牌,但他家的味道那是一絕,出名的不止是他家的包子,煎餃更是一絕。煎餃的火候把握的剛剛好,烤到的皮兒很酥脆,沒烤到的那面不是軟塌塌的,很有嚼勁,裡面的餡又鮮又香。一口一個,很是滿足。

楊雞肉

它選用蜀中優質土雞,採用傳統烹制方法調配而成,讓整個雞肉飽滿多汁,比起一般的雞肉它的肉質更加細嫩和舒適、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香味。

魔方豆腐花

魔方豆花是郫縣一道不得不嘗的特色菜。魔方豆花除了色澤潔白、口感細嫩、柔軟、棉扎而且還有不易碎散的特點外,還在於它味碟的配製,即味碟的變換。味碟佐料可達酸、甜、麻、辣、咸5個系列40多種,食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自由兌換,妙趣橫生,美味無窮。

太和滷牛肉

「太和滷牛肉」因產於郫縣回族聚居的太和場(團結鎮)而得名。於清朝末年形成,在川西平原遠近聞名,腌鹵行業中獨樹一幟。其特點是軟硬適度、咸鮮適口、 色澤紅亮、食不落渣、香氣濃郁、回味悠長。

沱江橋肥腸粉

米粉的吃法很多,但是這種肥腸粉採用最好的紅薯粉,肥腸放入裡面,油而不膩,十分Q彈,口感極好。

下面介紹兩道用郫縣豆瓣製作的美食。

干鍋茶樹菇

材料:茶樹菇300g、五花肉150g、洋蔥50g、色拉油、食鹽1/2茶匙、醬油1茶匙、雞精、蔥5g、姜5g、蒜、小米椒1把、郫縣豆瓣醬1湯匙、老乾媽1/2湯匙、白糖1茶匙

做法:

1. 茶樹菇洗凈切段,入開水鍋里焯水後撈出瀝干水分。

2. 五花肉切薄片,姜蒜切絲。

3. 洋蔥和小米椒也切絲備用。

4. 鍋中放油,下五花肉煸至出油,下蔥姜蒜絲炒香。

5. 放入剁碎的郫縣豆瓣和老乾媽炒出香味,倒入洋蔥絲和小米椒翻炒。

6. 把焯好水的茶樹菇放進鍋里,繼續煸炒4.5分鐘的樣子,加鹽、白糖、醬油和雞精調味後即可。

紅燒冬瓜

材料:冬瓜1圈、食鹽、味精、蒜、花椒1小把、郫縣豆瓣醬2湯匙、香菜3根、植物油、高湯半碗

做法:

1. 冬瓜洗凈後平放在案板上,然後用刀切去外皮後再切成塊。

2. 大蒜剝皮後切成片、香菜切成末備用。

3. 炒鍋內倒油燒熱,油熱後放入花椒爆出香味,待花椒變色後撈出扔掉,再放入大蒜和豆瓣炒香。

4. 待豆瓣炒香後放入冬瓜翻炒均勻後倒入高湯或清水,蓋上鍋蓋燜2-3分鐘至收汁,起鍋前調入少許味精和香菜即可。

流傳於四川省溫江區、郫縣、德陽市一帶的民間舞蹈「蛾蛾燈」,其表演和「車燈」相似,由兩人表演,一人飾爺爺(推車人),雙手執道具車手柄;一人飾孫女(坐車人),站在道具車內,將車身上的四根帶子捆在腰部,車前裝一著彩褲、布鞋的假腿,接在孫女的腰前,連接處用上衣遮蓋。

推車人以腰為力點,突出「踢」和「顫」,用腿的屈和伸,腳的踢與顫,胯的扭動來表現獨輪車車在田間小道上崎嶇前進的情景,坐車的孫舞動手中的彩巾和摺扇,用「觀景」、「撲蝶」等情節來表現她活潑天真的性格。

舞蹈比較特殊的是對蛾蛾(蝴蝶)獨具匠心的表現。蛾蛾用紙糊彩畫,拴在一根富有彈性的竹篾上,竹篾綑紮在推車人的背上,蛾蛾從推車人的頭頂垂吊下來,通過推車人腰的涮動和頭部的點、搖動作,便能使蛾蛾在坐車人的頭上方,上下飛舞,左右盤旋,逗引坐車人在車上撲蝶。《蛾蛾燈》由一支小嗩吶和打擊樂器擊打川劇曲牌伴奏,採用當地民歌小調,曲調短小規整,富於生活情趣。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9kX1HABjYh_GJGVSC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