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覺醒,值得更多北方城市學習與深思

2019-08-19     西一安鮮

前不久,媒體統計出了2019年上半年中國城市GDP100強,其中廣東省半年GDP首次突破5萬億(50501.17億元)繼續領跑全國省市。

然而廣東省21個地級市的表現可謂兩級分化,21座地級市僅有11座城市入圍上半年城市GDP100強,11座城市中有4座城市入圍全國20強,分化更為明顯。

省內地級市入圍上半年城市GDP100強最多的省份並沒有出現在我國南方,山東省以15座地級市的入圍數量位居全國省份第一位(省內唯一一座沒有入圍的日照市,2019年上半年GDP1200.44億元位列全國第101位)。

1990年以前,山東省GDP一直位居我國省份第二位,僅此於廣東省,且差額只有40多億元。

彼時的山東省依靠國有企業出色發揮,第二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同時農業和旅遊業也位居全國前列,青島港、煙台港和日照港是當時全國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海運發展強勁的同時陸路發展勢頭更盛,90年代,山東省公路通車裡程已經達到46000多公里,一級二級公路通車裡程位居全國第一位。

1993年江蘇省GDP首超山東並逐漸拉開差距,雖然山東省GDP依然保持20.4%的增長率,但是江蘇省以25.6%的增速表現更為出色。

現在回顧江蘇、山東兩省GDP交替的原因,1992年南巡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二次浪潮,省內國有企業眾多的山東省經濟轉型緩慢,江蘇省開始引入大量歐美外企、台企以及日韓企業,蘇南地區的中小企業也隨著迅速崛起,民營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截止到2000年,江蘇省GDP與山東省已經拉開200多億的差額。之所以沒有拉開太快,是因為山東青島市國有企業轉型和民營經濟發展活躍,誕生了如海爾、海信、雙星、青島啤酒、新希望六和等知名企業。2002年青島市私營企業外貿出口達到3.9億美元,同比增長74.7%,私營企業累計利用外資4.85億美元。

2010年山東省與江蘇省的GDP只相差729億元,然而來到2018年,這一差額激增至16125.7億元。兩省差距從非公有經濟增加值即可體現,2018年山東省非公有經濟增加值44173.9億元,占GDP比重約57.8%;江蘇省則為68057.6億元,占GDP比重達73.5%。

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6.9%,江蘇省則為43.8%,同時比GDP排在身後的浙江和河南分別低了6.3%和1.1%。而在網際網路百強企業分布中,山東省只有2家企業入圍(分別排名第88和第100名),而江蘇省僅南京市就有3家企業入圍(分別排名第14、第56和第80)。

山東省分別在科技研發經費、國際專利申請量、計算機通信製造業、網聯網企業等多個方面被江蘇省拉開差距。

山東覺醒,開始追趕

2019年,山東省自上而下追趕學習,提出大膽使用「李雲龍式」的幹部,提倡「擔當作為、狠抓落實」。

每年至少拿出100億元財政資金,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平台建設。

實施 「3545」 專項改革,即 3 個工作日內取得營業執照、5 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45 個工作日內完成施工許可,基本實現 「一次辦好」 事項全覆蓋。5 月 17 日舉行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暨 「雙招雙引」 工作表彰大會,不僅公開 16 市排名,還對排名靠後的地市進行約談。

一把手親自帶隊赴蘇浙粵三省考察,隨後山東各城市分別赴全國30多個城市考察學習。

從而也有了全國熱議的濰坊書記考察南方五市後的「萬字長文」,坦言「與南方五市相比,我們所有差距的根源都在思想觀念上。」內容中分別從發展水平、思想觀念、工作作風、營商環境和工作推進五個方面以少見的嚴厲口吻進行了自我批評,文章發出後被官方置頂後很多媒體認為,這已引起了山東全省各市的集體反思。

來到2019年上半年,省委發文下降 50%、會議減少 38.9% ,考核壓減 69% 。今年一季度,人才留存率比 2018 年四季度上升了 13.7% ,僅住魯院士 2018 年比 2017 年增長了 20% 。全年培育省級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 300 家、「一企一技術」 研發中心企業 100 家、瞪羚企業 100 家、隱形冠軍企業 100 家。自去年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行動開展以來,山東已經關閉轉產化工企業 620 家,停產整頓 2614 家,占全省化工生產企業的 42.5% 。青島和濟南站穩2019上半年全國經濟20強席位。

在北方經濟不斷被南方經濟拉開差距的背景下,作為北方經濟強省的山東率先覺醒,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深化改革,認清自我差距,改變工作作風,大膽使用幹部,提升辦事效率,轉變觀念迎頭追趕。

山東的覺醒,更值得其他北方省市深思和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3MQqGwBvvf6VcSZn9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