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是農曆的八月十七,包頭市第九屆敖包文化節暨巴音寶力格敖包第二十二屆祭祀盛會在美麗的賽汗塔拉城中草原隆重舉行。
數千名蒙古族兒童參與祭敖包活動
上萬名蒙古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
參與隆重而神聖的祭敖包活動,
以此祈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與此同時,時值中秋小長假,許多遊客慕名前往,感受蒙元文化的魅力。
蒙古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祭敖包
坐落於包頭市城中草原賽汗塔拉的巴音寶力格敖包
在巴音寶力格敖包文化廣場,點燃瑪尼哄聖火後,近兩個小時的盛大的祭敖包活動就開始了。
伴隨著陣陣誦經聲,
9名姑娘及9名男青年手捧哈達、身穿蒙古族服裝
在敖包廣場迎候前來參加祭祀的賓客。
9名蒙古族青年手持蘇勒德、身穿戰袍,
站在迎賓隊伍兩側。
祭祀隊伍里,有奶食品方隊、馬頭琴方隊、民族服裝表演隊及祈福隊、蒙中師生方隊、各藝術團方隊以及群眾方隊,大家依「敬獻奶食品」「燃燈獻光祭」「添石禮」「祭灑禮」「煙祭」「獻哈達」「敖包祈福——轉三圈」的次序隆重祭祀。
燃燈獻光祭
煙祭
祭敖包後,又隆重地祭聖蘇勒德,
共同祈福祖國繁榮昌盛、社會和諧發展,
同時祈福草原風調雨順、百姓吉祥安康。
獻哈達
「每年祭敖包我都會過來,穿上最漂亮的蒙古袍。」50歲的烏蘭鋼家住九原區,一大早就趕到了巴音寶力格敖包。他告訴記者:「祭敖包是我們蒙古族的傳統文化習俗,現在,城市裡面的祭敖包活動也舉辦得挺隆重的,城裡人也漸漸參與進來。」年輕的蒙古族姑娘白雪說:「今天參加祭敖包盛會心情特別好,祈求家人平安健康、事業蒸蒸日上。」
祈福
獻哈達及祭灑禮
據悉,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縮影,包含了許多蒙古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挖掘、搶救、保護祭敖包,對於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巴音寶力格敖包坐落於賽汗塔拉城中草原,是對包頭原有的西腦包、哈業腦包、巴音寶力格敖包進行搶救性保護與傳承的結晶,文化內涵深遠而厚重。從1998年10月7日建成以來,每年農曆八月十七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連續舉辦了九屆,已成為我市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內容和民族文化節日,前來參加的人數也逐年增加,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包頭市第九屆敖包文化節暨巴音寶力格敖包第二十二屆祭祀盛會總指揮阿拉德爾圖介紹,本月是包頭市第36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舉辦各類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活動,可以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他說:「希望通過組織傳統祭敖包活動,促進民族團結,讓我們的孩子們參與到活動當中,親身體驗祭敖包的過程,有效傳播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讓蒙元文化發揚光大。」
文字來源:包頭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