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消化內科護士小Z,在上午的操作中,不小心被患者用過的針頭刺傷了,急抽患者及護士小Z的血液進行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為小三陽,而護士小Z,由於前段時間職業暴露後剛剛注射過B肝免疫球蛋白,這次的檢查B肝表面抗體弱陽性。上報感控科後,感控人員說小Z這種情況需要檢查B肝表面抗體定量,可是護士小Z覺得自己的抗體是弱陽性,不管定量結果如何,還是採取被動免疫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才能放心,於是自己購買了免疫球蛋白注射了。
一天,感控科主任同護理部主任聊起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問題時,提及消化科護士小Z事件,感控主任說:「是不是護士小Z技術不行啊?怎麼短短的半年不到,就被針刺傷了兩次,而且每次都非要打B肝免疫球蛋白。」
這件事情充分暴露了護理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後的恐慌心理,那麼,到底是不是B肝職業暴露後一定要打免疫球蛋白?什麼情況下可以不打呢?帶著這樣的問題筆者查閱了一些文獻以供參考。
一、B肝職業暴露後局部初步處理
1、皮膚破損:立即在傷口旁從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以儘量擠出血液,同時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再用0.5%碘伏消毒傷口,最後用防水敷料進行包紮。
2、黏膜暴露:立即用生理鹽水或蒸餾水反覆沖洗,必要時請眼科醫生做眼部沖洗,不需任何眼藥水預防處理。
二、暴露源及暴露者的血液檢驗項目
1、暴露源檢測:B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B肝表面抗原(HBsAg)、B肝表面抗體(HBsAb)、B肝e抗原(HBeAg)、 B肝e抗體(HBeAb)、B肝核心抗體(HBcAb)。
2、暴露者檢測:B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B肝表面抗原(HBsAg)、B肝表面抗體 (HBsAb)定量檢測、B肝e抗原(HBeAg)、 B肝e抗體(HBeAb)、B肝核心抗體(HBcAb)和肝功能。
三、B肝暴露後的預防
B肝職業暴露後的預防由暴露者的機體免疫狀態決定,看暴露者是否有B肝接種史和接種後1-2個月的接種反應情況決定暴露後是否有感染的風險。HBV暴露後的預防對懷孕和哺乳期婦女是安全的。
根據免疫狀態,進行HBV暴露後預防措施(見下表):
四、知識複習:如何避免職業暴露?
1、手套的使用: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操作時應先戴手套;待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應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尤其是醫護人員手部皮膚有破損時,進行上述操作前必須戴手套,必要時可戴雙層手套。
2、口罩、防護眼睛、面罩的使用:若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等情況,醫護人員應戴手套、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或面罩;必要時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 圍裙。
3、環境:醫護人員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應儘量在光線充足的地方。
4、銳器使用及處理: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及傳遞針頭、刀片等銳器。
5、防護型安全針具的普及使用。
職業暴露是時時威脅著護理人員的健康,每名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到「四清」,即清楚自身的免疫狀況、清楚所護理患者的身體情況、清楚職業防護的標準預防原則、清楚暴露後的處理及藥物防護,防針刺傷及粘膜暴露。
參考文獻:
1、潘業,《B肝職業暴露,防治兩手到位》,醫師在線,2017年7卷27期 。
2、張海霞 、林兆霞、 張志雲等,《2007年至2018年某傳染病醫院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狀況分析與管理策略》,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誌,2019年13卷3期。
3、世界衛生組織采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