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拆遷中,你知道自家拆遷怎麼補償才合理,點進來看看

2019-07-30     韓峰拆遷律師

在征地拆遷中,老百姓問的最多的就是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怎麼補償才合理等問題,完全忽略掉了徵收程序是否合法,還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我的補償高,程序合不合法並不重要,可被徵收人不知道的是,補償合不合理,補償能給多少跟徵收程序有著很大的關係。

近年來,違法徵收的現象頻繁的出現,不論是城中村改造還是棚戶區改造,都讓不少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那麼,徵收方常見的違法現象都有哪些呢?

沒有徵地拆遷公告

在預徵收和正式徵收之前,徵收方都要在被擬徵收區域張貼征地公告,向廣大被徵收人公開拆遷的用途、面積等,同時還有一些各種拆遷相關文件,文件中明確拆遷補償安置地點、補償方式以及拆遷時間等。對於公告內容被徵收人一定要認真的查看,如果被徵收人沒收到任何文件或是看到公告,就要實施拆遷的則屬於違法拆遷,被徵收人可以採取維權措施。

如果相關部門沒有張貼徵收公告,那就是違法的,大家可及時的諮詢律師。

拆遷主體不合法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從法律依據來看,征地拆遷工作的實施主體只能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但在實踐過程中呢,拆遷主體不合法已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因此被徵收人在遇到拆遷時一定要先搞明白誰才是拆遷主體,誰才是真正能夠實施拆遷的,在拆遷之前可讓他們出示相關證件。

先拆遷後補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嚴格征地拆遷管理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緊急通知》中明確規定,征地涉及拆遷農民住房的,必須先安置後拆遷,妥善解決好被征地農戶的居住問題。

被拆遷人選擇的是產權置換,必須是拆一還一。根據《條例》規定和政策精神,「拆一還一」是徵收補償的最低限度標準,是絕對不能再打折扣、做減法的。如果在被拆遷人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就違背法律先拆遷,是屬於違法的,被拆遷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或是行政複議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拆遷項目中,大部分是因公共利益而進行拆遷的,因此為公共利益而進行拆遷的,必須要通過合法程序,如取得被拆遷人同意,給予被拆遷人合法的補償之後才能進行拆遷。

以租代征

「以租代征」是一種違法占地、違法用地的行為。近年來,國家一直都在嚴厲打擊嚴歷制止「以租代征」行為。「以租代征」躲開了用地正常的審批,嚴重擾亂用地計劃。由於「以租代征」具有很強的誘惑性,一些用地單位為了規避占補平衡和稅費義務,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擺脫用地指標限制快上項目,使得「以租代征」的情況越來越多。

如果在生活當中遭遇了」以租代征「的情況,與當地拆遷方簽下了土地租賃合同,大家可先不要擔心,因為該合同違背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無效合同。可以起訴確認該租賃合同無效後,要求相關部門返還土地,如果說是拆遷方強行占地,通過找專業拆遷律師幫忙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返還土地。

違法逼拆強拆

征地拆遷中斷水、斷電、斷路等違法徵收行為及強拆直接影響著被拆遷人的生活,也侵犯了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對此,國家也是出了相關規定,未經裁決,不得實施行政強制拆遷,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違規動用警力參與征地拆遷的,因工作不力、簡單粗暴、失職瀆職引發惡性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對違法違規征地拆遷行為不制止、隱瞞不報、壓案不查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人員的責任。但是仍有些地方經常性的出現強拆。

在未簽拆遷協議前突然遭遇違法強拆,最重要是要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和拆遷工作人員發生衝突,可以上前要求對方出示強拆許可的依據和文件。其次要保留好強拆過程的證據,從多角度多位置進行錄音、錄像和拍照。最後,可以委託律師與強拆工作的負責人協商和溝通,爭取讓拆遷工作回到談判桌前。

如果大家遇到房屋拆遷、土地徵收等有不懂的問題,點擊文章尾部「了解更多」諮詢我們。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eUaQ2wB8g2yegNDEG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