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飛漲的今天,一袋鹽已經從原來的1元漲到了2-4元。而在四川的涼山,卻有一趟23年未漲價的綠皮火車。
5633/5634 次列火車被稱為「扶貧慢火車」,從1970年成昆線通車以來就一直在運行,至今已有49年。從普雄往返攀枝花,全程353公里,票價最高25.5元,最低僅2元。
01
屬於涼山百姓的「趕集」專線
牲口家禽齊上車
慢火車穿越的地方地形複雜,沿線公路不暢,乘坐火車是大多數人出行最佳選擇。而它跟其他火車的不同之處在於,人和牲畜都能乘坐。
在這裡,你能看盡世間百態,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的生活著。
列車的起始站是普雄,這裡盛產核桃、花椒、梨、杜仲等,核桃在普雄當地賣不起價,但要是背到漢源、燕崗、攀枝花等地,一斤可以賣到十幾元。
每到核桃豐收的季節,當地百姓就會幾天乘坐慢火車往返各地集市售賣,賺些錢貼補家用。
為了方便堆放百姓的農產品,生活物資,鐵路部門還拆除了部分座椅。
除了果蔬,當地百姓也會將牲畜運往集市售賣。為了不讓牲畜進入旅客車箱內,鐵路部門還對行李車進行了改造,將其中一節改成載送牲口家禽的專用車廂,車載重量17.7噸,可以同時裝100多頭幾百斤的大肥豬。
在這裡,豬、羊、雞、鴨、鵝……共處一室,動物間會互相爭鬥,鴨鵝叫聲此起彼伏,就像是一處小型動物園,十分有趣。
山區百姓們坐這趟車將家鄉的農作物、牲畜等帶出山賣了錢,再將城市裡的食品、電器等物品帶回家中,是一趟名副其實的「扶貧慢火車」。
02
人生中不少重要時刻
這列慢火車都有見證
這趟慢車,除了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也讓火車沿線等偏遠山區的孩子們,有機會去條件更好的縣城甚至州府西昌讀書。
它不僅是沿線老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涼山州最大的「校車」,每逢周五到周日,有6000多人次的學生搭乘慢火車,在家和學校間往返。在火車上,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們認真地讀書、做作業。
在涼山地區,坐著這趟慢車長大,走出大山的孩子,有很多很多。
除了是校車,更是他們走親訪友、看病就醫、婚喪嫁娶的多用車。
由於沿途交通不便,不少群眾看病就醫就坐這列火車,經常有孕婦臨產前坐火車去醫院,偶爾還會遇到孕婦直接在車廂分娩的情況。
每到彝族新年前後,慢火車沿線百姓便把這列火車當作婚車。往往是在某一站,娘家人送新娘上來,幾站以後,新娘再被新郎家人接走。
許多人生命中不少重要時刻,這列慢火車都有見證。它在很多彝族人心裡,不能單單只用一個代步的交通工具衡量,因為這裡承載了太多珍貴的回憶。
03
在講究快的高鐵時代
這趟車為了山區百姓慢下來
這趟車雖然被叫做「慢火車」,但是速度並不算慢,時速能超過80公里。但為了山區百姓尤其是上學的孩子們方便,沿途停靠的站點多達26個,所以一趟跑下來要9個多小時。
在這個講究快的高鐵時代,這趟車願意為山里百姓慢下來。
如今,這趟列車也變成了「網紅列車」。17年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報道了這趟23年票價不變的慢火車故事,讓它悄然走紅,吸引了無數遊客和攝影發燒友前來打卡。
這輛車成了外人眼裡的一處景點,但對於火車沿線的百姓而言,這是進貨的車,也是賣貨的車;這是看病的車,也是上學的車;這是走親訪友的車,也是女子出嫁的婚車……開通49年來,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站站停的慢火車卻始終如一。
正是有了這列綠皮慢火車,沿線群眾才沒有被快速發展的時代落下。
如果有一天你經過這裡,不妨去體驗一下~
- THE END -
文|大顆;資料綜合自四川在線、紅星新聞
圖來自紅星新聞-江龍、微博等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侵刪)
你可能會喜歡
雙流老字號的味道,我是靠它記住的!
藏在海拔4300米的人間香巴拉,一處被遺忘的川西秘境
點在看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