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兩千多年前的稷下學宮,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智庫」?

2020-09-15     笑語千年

原標題:為什麼說兩千多年前的稷下學宮,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智庫」?

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齊國在都城臨淄設立的、我國歷史上最早集教育、學術、政治功能於一體的高等教育大學堂,是諸子百家爭鳴的學術文化中心。

稷下學宮本質為「官學」,但是又扮演著類似現代智庫的角色,擁有聚才、啟智、資政、強國等功能。稷下學宮建在稷門之下,「開第康莊之衢」,建築群規模宏大,其興衰基本上與田齊政權相始終。

稷下學宮頂峰之時,在此學習和講課的天下各類士人有近千人之多,孟子、荀子、鄒衍、淳于髡、慎到、田駢等儒、墨、法、兵各家大師都曾在此講學,他們也被尊稱為「稷下先生」。稷下學宮也因此成為諸子薈萃的學術園地和百家爭鳴的重要場所。

稷下學宮的特點

稷下學宮創始於公元前 374 年。當時的齊國國君「立稷下之宮,設大夫之號,招致賢人而尊崇之」。在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時代,齊國迎來了鼎盛時期,而稷下學宮也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時期。學宮裡的田駢、接予、慎到等七十多名教授均被授予大夫之職,他們雖然不從事具體的行政管理工作,但可以隨時對國家政策進行評議和研討,與今天各級黨委、政府的研究室職能十分接近。我們知道,今天的這些研究室是各級黨委、政府的「智庫」,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稷下學宮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政府的「智庫」。

稷下學宮發揚了西周官學的辦學形式,又能根據時代特點,發展私學,具有鮮明的特點。它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薈萃的中心,各種學術流派都可以在這個舞台上一顯身手,統治者對此並沒有什麼限制和框框的約束。而這更加保證了各家學派平等共存,自由發展,也保證了各派學者們自由探討、開展爭鳴的權利。

無論稷下學宮的學者們持有何種學說,也不論這種學說是否適合齊國統治者的胃口,統治者都允許其在稷下存在而不加干預。所以在這裡,孟子的仁政、鄒衍的「五德終始」理論、淳于髡的縱橫說,都在這種寬鬆的環境中共存並立,並得到了自由發展。

稷下學宮的學者並不是終身制,而是來去自由。孟子、荀子等人,都曾多次去而復返,他們一樣得到了統治者的歡迎。對於這些學者來說,他們抱著「合則留,不合則去」的態度,而齊國統治者也對這些學者的這種遊學方式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在學宮中,各個學派在學術上是平等的,雖然每個人都認為只有自己的學說才是對的,是適合當時形勢發展需要的;但誰也沒有權力強迫別人放棄他的學說。要想使別人信服自己,只能通過學術爭論去達到。這就是稷下學宮成為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大本營的原因之所在。

稷下學宮每天都會有各種學術辯論。無論是「禮」之爭,還是「義」之辯;無論是當面的辯論,還是文字官司,都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礎上的學術研討。爭論的目的是探索真理,是學宮傳統的相互探討的學術氣氛,所以敗者也不會惱羞成怒。

激烈的學術論爭與思想交鋒,讓諸子百家學說的優勢得到充分展示,也讓一些不成熟的理論得到完善和補充。在爭論中,各種新思想和新觀念,不斷修正完善各派的理論缺陷,使得諸子學說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的完善。

凝智聚才的綜合平台

稷下學宮強調「士為國用」,使得原有的學術和思想經過融匯和重煉後被統治者所採用,讓稷下學宮逐漸發展成一個集治學與資政顧問功能於一身的綜合平台。

戰國時期,周朝原有的王權土崩瓦解,「士」這一階級開始從社會角色中獨立出來。在當時,「士」階層就等於今天的知識分子階層,在人才爭奪激烈的戰國,都是每個國家所需要的寶貝。齊國創辦稷下學宮的主要目的,也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天下賢士的聰明才智,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服務。

雖然稷下學宮不可能把天底下所有的人才都集中在一起,但作為一個機構,稷下學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善的「智庫」。當時各國的貴族也有養士之風,像戰國四大公子,每人都養士千人以上,但是他們所養之士良莠不齊,「雞鳴狗盜之徒」居多,像孟子、荀子、淳于髡這樣的高端知識分子極少。而且這些被養的「士」,也僅僅是服務於主人一個人,並不能將他們的聰明才智上升到國家層面,所以不可能形成「智庫『的作用。

稷下學宮集中了戰國時代各種各樣的知識分子。他們在稷下學宮研討、講學,大都有著明確的政治目的。「喜議政事」也成為這群知識分子的標籤。《史記》記載:「稷下先生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勝道哉!」都表明稷下學宮的學者與政治密不可分的關係。

郭沫若說過:「稷下學宮似乎是一種研究院,以學術思想為自由研究的對象。」郭老這麼說的依據,是稷下學宮留下了大量的學術著作,在這裡,產生了《孟子》、《荀子》、《田子》、《鄒子》、《管子》等一大批學術文獻和文化珍寶。

齊國統治者設立稷下學宮的目的就是讓這些學者為齊國政治服務,而」議論國事「就是這些學者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他們可以為齊國如何在亂世生存、發展獻計獻策,也可以對統治者的內政外交方針進行進言。在齊國準備伐魏的時候,淳于髡就曾向齊王進言:」臣恐強秦大楚成其後「,阻止了齊王的錯誤決策。

稷下學宮的智庫性質

稷下學宮的學者,除了本身的學者身份,還有另外一重政治身份,那就是齊國的參謀。他們中的佼佼者可以隨時面見齊王,向齊王建言議事,提供諮詢。他們和君主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依附關係,而是半君臣、半師友的關係。這種相對獨立的關係使得他們能堅守自己的想法,又保持了雙方之間的黏度。

荀子

」智庫「是什麼?它是一種穩定的、相對獨立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其內部研究人員熟練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對眾多涉及公共政策的問題進行跨學科研究,同時對與政府、企業和公眾息息相關的政策問題提供決策諮詢服務。

想成為一名稷下學者,你不需要顯赫的身世,不需要俊美的外貌,只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就可以。淳于髡身長不滿七尺,出身卑賤,這一點也不防礙他成為」稷下之冠「。

在平時,稷下學宮的先生們在研究學問、授徒論辯之際,也承擔向政府就全局性、戰略性、針對性、前瞻性的問題提供形勢研判與對策研究的任務,這也意味著稷下學宮身兼教學和資政雙重功能。他們們並不像後世的謀士或者太學的師傅那樣具備真正的官員身份,而是可以在不兼任具體行政職務的基礎上,自由發表言論,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這也讓他們具備了現代智庫的若干特徵。

稷下學宮對現代智庫的啟示

稷下學宮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創造的思想體系和價值觀念已深深的滲透進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

現代智庫承源於古代思想庫,它經歷了稷下學宮到秦朝博士制度,再到唐代翰林院以及晚清時代的幕府等發展形式,具有同宗同源性。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

人才問題是智庫的核心,稷下學宮為現代智庫的人才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稷下學宮在給予學者們良好的物質待遇的同時,還利用封官加爵顯示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即使是某些學者的思想並不被統治者認同,也能得到很好的尊重。這種領導者放下身段,對人才尊敬有加的態度,為我們今天的智庫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歷史借鑑。

人才自由流動,是稷下學宮的特點,也是今天智庫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也如稷下學宮一樣,允許全球各領域的「帶頭人」可以隨時進入智庫,也可以隨時從這裡離開,形成了影響力的良性循環。

布魯金斯學會是美國一個享有世界聲譽的「無黨派屬性」中立智庫,他們極為重視學術自由,從不人為限定研究方向,而是給研究人員最大的自主權,使得布魯金斯學會對美國甚至世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稷下學宮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閃耀的光,在當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全球性問題迭出之際,我們也期望看到包括高校和各類研究所在內的」智庫「,能為黨和政府提供高質量的政策諮詢建議和研究成果,為服務國家決策、提升國家軟實力提供智力支持,讓這道中國文化史上最閃耀的光一直照耀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NcIkHQBURTf-Dn5X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