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品處於閒置狀態,卻又耗費著你的居住空間,浪費的不僅僅是物品本身的花費,更要累計上你的空間投資。對於這些用不到的閒置物,是扔掉還是繼續囤?
當你還在為此苦惱不已時,一種全新的消費模式日益興起。以閒魚為代表的平台,在不斷發力,從而在服務埠塑造著循環經濟的新形式。
在這裡,越來越多年輕人消滅了「扔了可惜,留著沒用」的煩惱情緒。比如把多餘的空間分享租住,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他人提供所需,兜售自己的發明創造,和魚友一起辦集市,建社區等。閒魚正在打造一個無閒置社會。
本文授權轉載自「WiFi新連接」
本文長度約2444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4分鐘
天天嚷著房價太高買不起,其實豬隊友就躲在你家角落裡。
日前,閒魚發布了一份《家庭空間浪費排行榜》。
根據北京、深圳、上海等各大城市房價的平均水平及空間價值量,閒魚估算出各地每個家庭每年因為閒置物品而耗費的財富,並製作了一份排名榜單。
恭喜帝都人民又喜提第一
當小友看到這份榜單,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原來自個的財富,就是這樣在被忽視的「閒置」角落裡慢慢縮水的。
不好意思,不是打擊。
據閒魚統計,不論分布在中國哪個大城市,你們每年可能都浪費了大約1.5個月~3.8個月工資。
口出狂言的,不是小友更不是閒魚,有理有據。
閒魚發布的榜單數據顯示,榮登榜首的北京人,每年浪費空間價值大約為20400元。掐指一算,相當於當地人3.8個月的工資。
除北京人以外,深圳人、上海人、廈門人、三亞人、廣州人、南京人、杭州人、福州人以及天津人,都上了TOP10。
這些浪費的錢,是根據中國每個家庭每年會產生約60斤舊衣服,及12本閒置書籍來計算的。以北京人的20400元來算,也就是說平均每年浪費了3部華為Mate 30 Pro頂配版,和一頓燭光晚餐錢。
看看如此美好的夜晚,就這樣被你浪費了
在如何不浪費錢這件事上,小友只想說:「聽我的,與其讓財富無形縮水,不如來場造福大家的循環投資。」
01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商業的核心,就在於使萬物流動。流動讓事物本身,充滿內在的生命力和生長驅動。
而一旦仍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或生產價值的資源,變成閒置品,就像河水不再流動、門軸不再轉動一樣,漸漸變質為真正的「廢棄品」。
以人們的舊衣服為例,閒魚一項調研顯示,中國每年有2600萬噸衣服被丟棄,利用率不到1%。
女性主要因為購物衝動。都市女性大概一個月會購買兩次衣服,而80%的衣服過季之後就被遺忘。
男性則由於穿衣觀念相對保守,通常不接受舊衣服的饋贈,也不會輕易賣掉自己的閒置衣物。這導致參與舊衣回收的男性人數不及女性的四分之一。
舊衣服的閒置困境,背後的原因不盡相同,卻殊途同歸。而舊衣服的浪費,又是所有商品類目中的滄海一粟。
這種可怕的浪費,正在侵蝕我們的總體社會財富,讓大量的已經凝結成物品本身的不可再生的生產力,白白消耗掉。
事實上,這不僅是社會層面的浪費,對於作為閒置物品負擔者的個體來說,也不是一種健康的資產管理路徑。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個家庭每年會產生約60斤舊衣服,及12本閒置書籍。
以「閒魚家庭空間浪費排行」NO1的北京為例,安居客平台10月12日的實時數據顯示,其1平方米房價平均在六萬元左右,除以2.6米的層高,相當於每立方平米的成本在兩萬元左右。
如果以家庭平均閒置物品為基準,那麼對於一個在北京居住的經濟個體,每年浪費的空間價值為20400元,相當於當地3.8個月的平均工資。
從更直觀的角度來考量家庭里的珍貴資源,我們會發現,最貴的往往並不是物品,而是空間本身。
因此,在有限的空間內,閒置物品占據的空間價值和物品自身的使用價值之間的平衡,就顯得十分重要。
《我家那閨女》里,吳昕去陸虎家學唱歌那集,小友被就陸虎家高超的空間利用,深深震撼。
簡而言之,當物品處於閒置狀態,卻又耗費著你的居住空間,浪費的不僅僅是物品本身的花費,更要累計上你的空間投資。
對自己的帳目儘可能隨時做到心中有數,這是一句經典的投資忠告。浪費不是代價本身,缺乏明智的投資理念,才是最大的資產損失。
不過,這一現象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關注,並有意識地進行糾正。
近幾年,一場由95後引領的舊衣服轉賣和互贈潮流正在興起。數據顯示,更有1.5萬噸舊衣服通過閒魚回收流動起來。
在這場舊衣處理方式的革新中,樂於分享的95後,成為引領者,並積極推動舊衣循環的潮流。
以閒魚為代表的平台,也在不斷發力,從而在服務埠塑造著這一循環經濟的新形式。
02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閒置經濟,其實就是流通+互補這一交易模式的鏡面路徑。
當然,在交易不斷促進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文明的進步也在推動交易方式的不斷更新,及交易對象的重新定義。
萬物盡其用,天下無閒置,由此成為閒魚的商業理念和神奇所在。
一個剛工作沒多久的95後網際網路UI設計師張明,發現自己每個月買衣服的開銷與工資水平,並不處於健康的平衡狀態。
他開始嘗試閒魚上的服飾包月租服務,每個月花五百元不到,就可以穿到20件左右的不同風格的衣服。並且,還不用考慮洗衣服的問題,穿完寄回去即可。
作為85後職場媽媽,在杭州一家證券公司上班的王娟十分注重親子閱讀。
在有了寶寶後,購置了大量繪本。當她發現家裡閒置的小朋友繪本,堆滿了大半個書架時,她開始嘗試閒魚的在線會員包月租。每個月只需29塊錢,即可租10本繪本,足夠她和寶寶讀一個月。
她發現,無論是金錢、時間或篩選的精力成本,都會降低很多。
其實,類似的生活案例,在閒魚平台上已經屢見不鮮。
確切地說,這一群體仍在不斷壯大。
相關數據顯示,過去365天,已經有6600萬+的用戶,在閒魚上發布了6.6億+的商品。預計未來中國至少有3-5億人,有機會在閒魚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循環利用。
根據網經社數據,預計到2020年,國內二手市場將達到萬億規模,一片藍海悄然成型。
如此巨大的用戶規模和存量市場,讓閒置經濟,成為一種新的商業主流。
而閒魚平台,正成長為這一藍海中的獨特經濟體。
商品的價值並非一成不變。這意味著,沒有所謂真正的閒置,關鍵在於資源如何通過重新組合,獲得新生。
閒魚平台的價值,就是為那些被人們忽略的負資產和閒置物品,提供輸送、分配的新路徑,從而讓浪費轉變為一種投資。
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寫道:「消費的終極意義,在於如何度過更加充實的人生。」
這一生活的詩意,需要經濟個體在資源配置中自覺進行合理優化。
像閒魚這樣的閒置發布平台的出現,讓原來成本複雜的優化決策路徑,簡化為線上的雙向連接。
同時,社會經濟層面的內在循環,不僅是個體主義式的物質節約行為,更是一種價值重估的辯證實踐。
這意味著,商業化的路徑,無疑是更具普及性和市場化的本質措施。
閒魚,正在這一道路上,見證著循環經濟和商業理性的和諧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