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從垃圾分類開始

2020-04-14     淮安身邊事

來源:淮安日報

建 言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在全國範圍內選擇10個左右有條件、有基礎、規模適當的城市,在市域範圍內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這一做法系全國首次、全球首創。

所謂「無廢城市」,就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無疑是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治本之策。

從淮安來看,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消費水平大幅提高,我市的各類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以生活垃圾、廚餘垃圾、建築垃圾和農業廢棄物為主,另有少量的工業和醫療廢棄物,其中又以涉及千家萬戶的生活垃圾最為面廣量大,僅主城區平均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就達2000噸。不斷增長的垃圾總量和以填埋焚燒為主的處理方式,不僅讓環衛工人、填埋場所、處理設施都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更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隱患,成為淮安持續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建設「無廢城市」,是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的大招,也是創建文明城市的實招。但我市目前還處於垃圾分類的「初級階段」,城市小區示範和農村鄉鎮試點工作剛剛啟動,市民參與意識、綠色生活方式、部門協同聯動、考核指標體系、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與「無廢城市」標準尚有較大差距,當務之急是從垃圾分類入手,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力推進。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實施垃圾分類處理,逐步引導人們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為創建「無廢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IuVdnEBnkjnB-0zlbN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