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的絕望求救:我給孩子報了8個班,現在終於成績倒數了

2019-11-19   家長會了麼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1

學習需要走心

只走秀可不行

我在一家教培機構工作,經常有家長來找我探討差生逆襲的問題。小羅媽媽就是其中最執著的一位,她對兒子的現狀非常不滿。

「我的兒子腦子太笨了,每天晚上學習到十二點,習題做了一本又一本,課外班報了七八個,除了吃飯睡覺他都在記單詞做習題背課文,可是,成績卻一次比一次差,最近這次考試,語文剛及格。」

「我看這孩子是沒救了,別人是不努力導致學習差,只要孩子改了還有希望。可是小羅從小就拚命學,特別聽話,一本書能看十來遍,可他就是記不住。以前一二年級還是前十名,三四年級就成了中等生,現在六年級,已經快要倒數了。」

「有時候,我覺得特別絕望,孩子努力,我們也配合,也捨得花錢,怎麼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呢。」

「我們小區有個孩子叫程程,他學習也不努力呀,每天都在樓下的籃球場玩,可人家回回考試第一名。都說天道酬勤,我看是人的命天註定,怎麼折騰也沒用!」

小羅媽媽說起話來中氣很足,給人一種天然的壓迫感,我想小羅的日子一定很難熬。

小羅今年十二歲,戴著眼鏡,斯文瘦弱,不愛講話,在我們這裡讀數學提高班和閱讀寫作班。

他的基礎並不好,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和定律也搞不清楚,數學老師建議他補習一些基礎知識,他媽媽拒絕了,堅持讓他參加開拓思維的數學課程。

小羅在課堂上的反饋並不理想,看起來他好像一直在聚精會神地聽,可是當老師喊他回答問題,他卻剛睡醒一樣,一臉懵地不知道老師講了什麼。

很明顯,他在神遊天外——身在課堂,心早就飛走了。他每次來的時候都是一臉疲憊,低頭耷拉腦的,頻繁地打著哈欠。

他在我的閱讀課上,很少舉手發言,我在上邊講,他在下邊不停地記,幾乎記錄了我說的每一句話。

我問他對老師講的解題思路,你有什麼看法?他回答:老師講的我都記下來了,回家我再背。

我接著問他:我講的方法你理解了嗎?思考過我為什麼這麼講嗎?他回答:媽媽說我笨,上課先記下老師說的,回家再思考。

我又問他:你知道自己哪裡薄弱?哪裡需要鞏固嗎?你有學習計劃嗎?他回答:我媽知道,她給我做了計劃。

我再問:你沒有自己的想法嗎?每件事都要聽媽媽的話?他回答:聽媽媽的話不對嗎?她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為我打算得最周到。

談話到這裡已經沒有辦法再進行下去了,我有深深的挫敗感。小羅的情況屬於典型的「低效勤奮」,他這樣「勤奮」下去,身體和精神只會越來越糟糕,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2

「低效勤奮」的七個特徵,

你的孩子中招了嗎?

學習活動中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性,完全依賴於外界環境的推動和監管。

現在爆紅的一段視頻中,學生高喊著: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都快樂。

這正是如今很多學生的心聲,學習不是為了將來的生活和工作,更不是為了興趣和夢想,只是為了應付父母的望子成龍。

小羅的世界裡早已經沒有了自我,一切都是按照媽媽的安排嚴格執行。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更像父母的提線木偶,一舉一動都操控在父母手裡。這樣身不由己,如何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呢?

學習時間很長,效率很低,永遠待在舒適區,重複做著學習活動中最簡單的環節。

如果一個學生每天馬不停蹄地讀十本書,每一本都是匆匆掃過一眼,囫圇吞棗,沒有分析沒有體會沒有記錄,看過之後甚至沒有絲毫印象,那麼即便為了讀夠十本書累得腰酸背疼眼睛模糊,又有何用呢?

目標宏遠,不切實際,沒有嚴謹計劃,只有壯闊的願景反覆激勵自己,卻從不肯邁出第一步。

本學期,小羅媽媽給孩子制定的目標是語文考試成績無限接近滿分,作文競賽拿到一等獎,總成績進入年級前十名。

而小羅現在的成績在班裡處在中下,要在一學期內實現逆襲幾乎不可能。

我曾經和小羅媽媽分析過小羅的語文學情:語文試卷中,他寫出的每道題都有錯別字;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他的答案天馬行空完全不沾邊,這說明他的基礎知識有非常嚴重的漏洞。

我建議小羅補習基礎的字詞句,可是他媽媽還是給他選擇了「閱讀與寫作」的課程。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運用,涉及到語文知識的多重積累,這對於基礎薄弱的小羅來說,無異於揠苗助長。

他本應該在地面上蹣跚學步,卻硬是被媽媽拋到半空里,想著實現自由翱翔,摔得遍體鱗傷是必然。

學習不專注、不思考,只是假裝努力是走不遠的。

有一次,小羅感冒了,不斷咳嗽,還是堅持來上課。我勸他回家休息,他和她媽媽都不同意:孩子腦子笨,只能多努力,笨鳥要先飛,這點小病不算什麼。

結果小羅在課堂上睡著了,我喊醒了他,他說:老師,我太難受了,我已經努力到無能為力了,讓我睡會吧。

帶病堅持上課的小羅並沒有任何收穫,但是他卻覺得自己特別努力,成功地把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

一道題錯了又錯,失敗了不總結教訓,成功了沒有借鑑經驗。

學習是知識不斷內化的過程,需要總結、歸納、思考、運用,需要舉一反三,窺一斑而知全貌,需要分析、感悟、提煉,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不能只是埋頭刷題,錯過一次的題目,要知道為什麼錯,涉及到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並且推而廣之,同類型的題目都不能再錯。

瞻前顧後,想這想那造成精力虛耗。

我這麼複習有用嗎?考試能進步嗎?我先做語文作業還是數學作業?今天記單詞還是背課文?

老師今天提問我了,是不是開始重視我了?同學xx放學沒和我說再見,他是不是嫌我學習退步了看不起我?

反覆糾結在無足重輕的小事上,消耗掉大量的精力,搞得自己狼狽不堪,卻在學習上毫無進益。

失去專注力,做任何事都精力不集中,一心二用成為常態。

一邊學習一邊惦記著玩樂高,一邊聽課一邊想著玩遊戲,還有的孩子直接在課堂上閱讀課外書。

小貓釣魚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一會兒抓蝴蝶,一會兒抓蜻蜓,結果一條魚也釣不到。

學的時候好好學,玩的時候痛快玩。一個時間段里聚精會神地做一件事,才能獲得高效率。

3

擺脫「低效勤奮」不能僅靠孩子,

家長也應全力配合

長期處在「低效勤奮」的狀態中,必然導致孩子身心疲憊,學習退步,引發父母焦慮以及親子關係緊張。

「低效勤奮」很容易讓孩子獲得「特別努力但是成績很差,這孩子腦子笨」的評價,而這樣的負面評價又會在孩子心中不斷發酵並自我催眠:我智商不行,所以需要更加勤奮。

如此惡性循環周而復始,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自我貶低,陷入悲傷絕望的情緒里。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低效勤奮」,它的危害極大,並且不易察覺。

遠離「低效勤奮」,需要孩子和家長共同努力,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態度習慣、思維策略,更重要的是調節緊張的親子關係,父母不要強勢干預孩子的決定,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

給孩子:

善於思考和分析,從大量練習中總結規律和技巧,才能做到「高效勤奮」,感覺到辛苦的努力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高效勤奮」是積極向上的,認真專注的,努力中帶著滿滿的成就感,不自卑不驕傲,聽從自己的內心。

給家長:

學習活動是專業性極強的系統工程,有邏輯有步驟有方法有策略。如果父母不具備指導孩子的能力,請不要理直氣壯地瞎指揮。

如果孩子看起來特別努力,但是成績沒有起色甚至一再後退,請不要掉以輕心,他很可能已經走進「低效勤奮」的怪圈。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