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不發達的省份,一個沒名氣的五線城市,生活得久了,不願挪窩的原因有很多,成年人的生活不易,要大動干戈豈是那麼容易?但很多離開了的朋友,一回到這個城市總要說,好久沒吃到某某東西了。
這就是一個地方給人種下的記憶,味覺的記憶。鷹城,別的好處也許不多,但吃東西是極其方便,因為餐館多。近幾年更是看著今天又開了一家,明天哪裡又開了一家,人口不足20萬的小城,餐館吃店多如牛毛,總有人會去捧場。當然時間久了,能否立足就真要靠你做美食的能力了。
但鷹潭人對新開的店都有一嘗新鮮的勇氣,因為鷹潭人不守舊,因為鷹潭人中自詡是吃貨或美食家的大有人大,鷹潭人的胃能容納全國各地的美食。不信?一起探查一下鷹潭人平日都愛吃什麼?
城中好吃的東西不少,但今天我只推薦最親民,性價比最高又每日可吃的,讓你吃飽又口爽的美食,控制在價格20元人民幣之內的,值得大提特提的4種。
01本地米粉
江南各地人都愛吃粉,因為粉是米磨的,做成的粉有粗細之分,如上饒人就愛吃粗粉,口味偏清淡,以羊肉配粉為多。而鷹潭人更喜吃細粉或中粗粉,料更喜牛肉、肥腸等厚重口味,喜吃羊肉粉的不多。賣粉做粉的店很多,最有名的當屬本地的南站米粉,有兩家,味道都不錯。其中一家已經漲價到14元一碗了,但分量超多,連體重80公斤的大胃王都能吃飽。
正宗的南站米粉之所以吸引一些不遠千里萬里的人來品嘗,據說是上過美食節目,是不是《舌尖上的美食》已經記不清了。
但凡喜歡吃粉的必喜歡的是面所沒有的口感爽滑,而非粘膩,易坨。吃的時候,更易有「哧溜」的聲音。
看那紅油配上鮮香辣的料,如肥腸、牛肉、牛骨,不喜辣的還可選三鮮。香菜、蔥、酸蘿蔔,全都切成了丁或段,一個都不能少。白色的粉,白色的蘿蔔,綠色的香菜和蔥,醬色的牛肉丁或切成一小塊的厚厚的肥腸,一咬就能咬出牛肉和肥腸的汁,肥腸和牛肉是葷,香菜是素,是生,在當起鍋端上桌才灑上碗里,用筷子一攪一拌,香粉就與紅油來了個擁抱。牛骨粉更是一絕,骨上的肉夠你慢慢吸。
牛肉粉究竟是本地的祖傳還是四川移民而來的美食,是一大懸疑。
但小鎮人的口味就是如此重。表達的性情就是愛就狠狠愛!市裡其他位置的粉麵館也特別多,味道也不差,品種一樣多,分量少些,價格也少些。粉面一般以粉為主,製作方法:骨頭湯是早就備好並時時 的,每天晚上和一大早,做新鮮的肥腸和牛肉塊。待新鮮的粉送來後,用漏斗提著放進豎高鍋里燙燙,放進大碗里, 上切成塊狀的肥腸或牛肉,加上酸蘿 ,鹽、味精、蔥、姜、香菜,拌拌,這是80%的鷹潭人,無論男女老少的最愛。可做早、中、晚任何一餐。
02餃子餛飩
鷹潭杏樹園有一家餃子店,麵粉的口感很好,而且歡迎大家檢查出問題有獎,所以特別跑火。餃子的餡一般有韭菜的、白菜的、香菇的,大人孩子都喜歡。
福建的餛飩即小清湯也能在鷹潭扎紮下深深的根,這種最適合嬰 兒和兒童吃了的小玩意,鷹潭整個城裡不下十多家。成人生病沒胃口或腸胃不舒服,來碗清湯,俗稱小餛飩,那一片片薄薄的面片包裹著一小勺的肉糜。一碗12個,看著透明的面片里被開水燙熟後舀進白色的青花瓷碗里,撒上切成一小段的翠綠的蔥花,再添上一些深褐色的海鮮醬,蔥香,海鮮香,混合在一起,用湯勺子舀一口湯潤一下喉嚨,第二勺就開吃了,一個餛飩剛伸進嘴裡「咕嘟」就滑了下去了。
也就第一口就直接吃餛飩的,有將一個餛飩一咬分成兩半,作兩口的,吃法不一,性子不同。一個是海量一個細品。
餛飩里的肉不能太干,也能全是瘦肉,得有點湯。這種餡的做法也不是一般人能調好的。
03南昌煲湯
省城南昌的煲湯店原本只在南昌流行,後來因營養豐富,製作簡單,品種豐富,也因南昌人的勤勞,散落到了全國各地,在鷹潭,很多人也喜愛上這種美食,既便宜又方便的,可作早、中、晚餐。一人份選擇又多。因為湯本身的品種就很多,可以隨便選,如皮蛋肉餅、香茹肉餅;蘿蔔排骨、蓮藕排骨、海帶排骨、燉鴿子等。價格5元至18元不等。配上一盤5元的拌粉。但拌粉也有做的好吃也有做的不好吃的。
做的好吃的拌粉,首先粉不會太硬也不會太爛,一定新鮮,端上桌時是熱乎乎的。拌粉的料除了蔥,辣醬,有的店配上一些炸好的脆胞的花生米,味道上勝過一些有腌菜的味道。花生米也要保證新鮮及口感,有一次我吃了幾粒花生米全是又小又軟的,或發苦的,害我吐了出來,這些細節都需要店家注意。
04蓋澆飯
蓋澆飯是當地很多男人的最愛,一份菜澆在一碗飯上,又簡單又經濟實惠,尤其是那些中午習慣吃飯的男人,不需要點太多菜,就點一個自己喜歡的半素半葷的菜澆飯,既能吃飽又不跌面,選擇餘地還多。
如大蒜炒肉蓋澆飯,大排蓋澆飯,炒雞雜蓋澆飯,豆腐蓋澆飯等。每次進這種店,坐好,點好,坐等5-6分鐘,一個菜炒起來極快,飯是早就蒸好的,候在那。只等客人進來,點菜,配飯就能上桌,入口速度快。
飯是白晶晶,熱乎乎的,菜是剛炒的,冒著氣,兩個好象都在說:"我們的搭配如何?你快嘗嘗,看看合不合口味?好吃不好吃?」
以上這些美食,開得時間算較長,除了蓋澆飯外,店家幾乎都從早開到晚,食客或行人幾乎任何時候想吃都能吃上。但好吃不好吃卻需要仔細分辨,有時需要親自一嘗才知!
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HBZgG8BMH2_cNUgLl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