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長埫口鎮這個「空殼村」變了樣,村級收入10萬元

2020-03-19   仙桃日報

疫情防控與扶貧攻堅

兩手抓、兩不誤

鞏固脫貧成果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長埫口鎮這個「空殼村」變了樣

「大棚蔬菜、水產養殖、

光伏發電、基礎設施建設……」

長埫口鎮溝小村第一書記張澤軍

是市審計局的一名工作人員

為改變溝小村落後面貌

駐村6年多來

他帶領村兩委幹部找路子、想辦法

找准產業方向,以滿腔熱血

「勾勒」出嶄新未來

解群眾之「困」

  「跟做夢一樣,我這把老骨頭還吃上了自來水。」3月15日,80歲的貧困戶雷在德一邊熟練地把鐵桶放在嶄新的水龍頭下接水,一邊興奮地說。

  早在幾年前,溝小村就已通上自來水。雷在德苦於家里沒安裝水錶、水管,無法吃上自來水,雷在德都是在門前的河裡取水吃。

  「真是擔心婆婆哪天不留神掉水裡。」張澤軍看在眼中,急在心上。

(配圖)


  雷在德因病致貧,是獨居老人。張澤軍在溝通中得知雷在德家符合自來水安裝條件。現場查看後,二話沒說出資千餘元專程到鎮上購買了水管、電纜線、水錶等,在村兩委的幫助下,一下午時間安裝完畢。

  「水龍頭一擰開,乾淨水就來了。」雷在德高興地說,若不是工作組的幫助,她這輩子恐怕都難實現「吃水」夢。


政策幫扶不漏一人

「張書記是好人,如果不是他,我一雙兒女估計輟學了。」說起張澤軍的幫扶,貧困戶雷雙清感激地直抹淚。

  雷雙清早年喪偶,一個人把一雙兒女拉扯長大。今年女兒考上了大學,兒子要上初中,家裡的幾畝薄田無法負擔起學費,「我讀書少,想讓孩子多學點知識,將來能有好出路!」

  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張澤軍多次給孩子做工作,讓他們不要有負擔,學費問題扶貧工作隊會想辦法解決。

  經過多方奔走,張澤軍幫雷雙清女兒申請本地生源教育扶貧政策,最大限額8000元,學業結束後再還貸款。兒子的學雜費可按照政策實行減免,可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專項助學補貼。

  近年來,張澤軍共為13戶貧困戶落實低保救助政策7戶、五保戶救助政策2戶、「雨露計劃」教育助學2人、「金鳳工程」教育助學1人、重大殘疾救助2人……


產業發展鼓腰包

溝小村以產業發展和光伏發電為支撐,以村級魚塘等農副產品為輔助,近年來的村級收入每年達到10萬餘元,讓「空殼村」有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6年前剛來到這裡時,環境很差,村級負債近80萬元,既無地理優勢,又無資源優勢,典型的『空殼村』。」張澤軍說,如何讓貧困村脫貧出列,成了擺在眼前的一道坎。

  張澤軍和村兩委認真梳理村裡在外務工商人和成功人士名單,向他們講解精準扶貧政策,邀請他們回村創業,造福桑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外經商村民匡金華願意回村投資新型農業種植。

  「我是被張書記的誠意打動了,他一個駐村人員都對村子這麼上心,我土生土長的人不幫扶一把,愧對父老鄉親呀。」匡金華帶著成熟的無公害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和資金回來,流轉土地160畝,建成了蔬菜大棚,成立了華農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大半年的種植實現了產銷兩旺的局面。

精準施策,精準幫扶

鞏固脫貧成果

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