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縣馬堡村「采」姓家譜的故事

2021-02-17     奎先達坂西

原標題:安新縣馬堡村「采」姓家譜的故事

采廣軍(黃金餅)

馬堡村是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的古老村落,地處雄安新區5A景區的白洋淀畔,村子依四門堤而建,村民以農業種植,漁業捕撈為主。

馬堡古曰馬棚,舊稱馬鋪,據村內老人們講是宋代抗遼英雄楊六郎飼養戰馬的軍營牧場。在村東有一棵參天古楊,七八個人手拉手都圍不過來,因年代久遠樹身處有一空洞,說是楊六郎的拴馬樁發芽長成的,後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砍伐了。

在村內還有一中華古老、而又稀有的姓氏「采」姓,因在歷史的長河中村內的采家人都世代男耕女織,從未出過名人,采姓所不被人知。

在雄安三縣姓「采」的只有安新縣的馬堡村內有,縣城有幾戶也是從馬堡村搬遷去的。在馬堡有二百多姓「采」的人,都是一個家族的支脈。雖然家族成員眾多,可是誰也說不清自己的祖先是從何時何地搬到馬堡村落戶的。

以前,馬堡采氏家族有一家譜,有祖籍何處、何時遷來的記載。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那本記載著馬堡采氏家族繁衍生息歷史的家譜被燒掉了。燒掉這本家譜的不是外人,就是當時家族的主事者,我的太爺爺——采廷傑。

爺爺采福林和我叔伯三爺采恩慶,是馬堡村最早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建立了馬堡村第一個黨支部。為了抗日,保護家族群眾,太爺爺再三考慮,在一天的傍晚召集了采氏家族東、西、南、北四院兒所有家族成員,當眾拿出自己保管的家譜,對大家說:「日本全面發動了侵華戰爭,我兒子和恩慶侄子都加入了共產黨,專打日本侵略者,如果被日本人知道了,怕是會連累大家。在古代,一人犯事難免株連九族。今天我把這本族譜燒了,日本侵略者就不會知道誰和我們是同族一家,不會給大家招惹麻煩。」

就這樣,那本記錄馬堡采氏家族繁衍生息歷史的家譜,被太爺爺點火燒掉了。燒掉家譜,不連累族人,是珍愛自己的家族。都說忠孝不能兩全,而我的祖輩在投身家國大事、民族大義的行動之中,忠和孝,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上世紀末,族內長輩采來生與家族主事采水路,根據清朝咸豐年間任丘鄚州村修建的藥王廟和馬堡村修建的關帝廟,捐資獻力者立的功德石碑上都刻有采德儀之名。又結合新祖墳的排列推論考證采德儀暫定為采氏高祖一世。後幾世根據長輩老人的記憶,依次為章字、芬字、廷字、林字輩,再往下就再沒有排字。 歷代古祖真實名諱久已失傳無法考證。

古時白洋淀十年九澇,洪水泛濫大堤決口,因歷代古祖老墳年代久遠,又經戰事、時代變遷,歷代古祖老墳的準確方位已不祥。

上世紀八十年代,采氏族人采水齊曾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殿堂內看到「采」姓排位。排位註明「采」姓遷居河北,有皇封地為采地,由此證明雄安馬堡采氏家族先祖原居山西。但為了抗日而燒毀的那本馬堡「采」姓家譜已無法恢復。

作者采廣軍(黃金餅)雄安新區安新縣人,農民,城鄉客運司機,文學愛好者,安新縣作協會員,在報刊和網絡平台發表文學作品多篇。

推薦編輯:邸章鎖 李勛修《青煙威文學創作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X1rncB9wjdwRpvVz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