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蘇東坡的人格美 我願用一生來追尋蘇東坡足跡

高山仰止 蘇東坡的人格美讓中國人傾倒 我願用一生來 追尋蘇東坡的足跡

曾祥裕

湖北之行到黃州,我親臨蘇公當年流連忘返的山水間,聆聽松濤風吟,以捕捉千年大文豪的人格大美。



黃州之行追尋蘇東坡生命軌跡


我駐足東坡赤壁 ,重溫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放眼滔滔長江,心曠神怡,感受到做人要像蘇東坡那樣守正不阿,光明磊落;曠達堅韌,隨緣自適;幽默樂觀,情深愛真;豁達寬容,知恥內省。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是中國燦爛文化星空中最璀璨的一顆星辰。論才華,蘇東坡在詩詞、文賦、書法、繪畫領域,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高地上的豐碑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讚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我自小愛好文學,參加工作最得意之事,淘書時喜購《蘇軾文集》,讓我人生觀和價值觀深受東坡精神的影響。

近年來我追逐著蘇東坡的腳步,走過杭州的蘇公堤、眉山的三蘇祠、惠州的白鶴峰東坡故居以及儋州的東坡書院……我一次又一次穿越時空與蘇東坡這位文化巨人對話。

為何中國人世世代代喜愛蘇東坡?

因為蘇東坡不僅在於擁有淵博的學識,而且人格高尚。 蘇軾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榮辱沉浮,都把愛民、憂民、親民、惠民視作己任,竭盡全力為百姓做好事、做善事。

所以,他所到之處留下了民生工程,如同一座座豐碑與天地長存。

杭州西湖

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這次外調到杭州,在杭州為老百姓干起了民生工程。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6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蘇堤在春天的清晨,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惠州西湖成了一張城市名片

惠州城西有一個湖,據說原名為豐湖,蘇東坡看到這裡的湖光山色堪與杭州相媲美,又因湖的位置在惠州城之西,於是稱豐湖為「西湖」。為了體恤百姓涉水之苦,解決西湖兩岸的交通往來,東坡倡議在西村與西山之間築堤建橋。為此,他帶頭「助施犀帶」,還動員弟媳婦史氏捐出「黃金錢數千助施」。

在惠州西湖,蘇東坡除留下了蘇堤外,還給西湖美景留下了朝雲墓、六如亭以及東新橋等遺蹟。



中原文化在海南傳播,蘇東坡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海南儋州東坡書院(載酒亭)是蘇東坡被貶到海南後會友講學傳播中原文化的地方。


贛州一中曾是我的母校,夜話亭曾是朝夕相處之處




贛州古城八境台是蘇東坡文化地標建築

我在贛州古城成長,古城內有不少蘇東坡兩次逗留虔州遺蹟。 他為《虔州八境圖》題詩和作序,大大提升了贛州古城的名氣。如今,章貢兩江交匯處的八境台成了贛州古城 的文化地標。

我就讀的贛一中校園內有「夜話亭」,說的是蘇東坡路過贛州時與贛州理學家陽孝本結交,相見恨晚,在此徹夜交談。我記得,讀書時住校之處就是現在的關孝寺,與夜話亭相鄰,夏夜滿天星斗時,那時房間沒有風扇,我與同學常在夜話亭聊天至深夜,那時想的更多的事,中學畢業後是下放還是去參軍。

冬寒己盡,春天向我們走來!

時光如流水,彈指間,一晃幾十年過去啦!恍若還在夢境中,不知不覺時間的列車把我載到2020年春天。這個春天不同尋常,我見證了全民齊心協力防控疫情的宏偉戰役,看到一幅幅可愛白衣天使們忘我奮戰,爭分奪秒,精心救治患者的感人畫面......

天佑中華,國泰民安!

我想,經歷過這次防控疫情大考的中國人,將來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像蘇東坡一樣,面對困境,不屈不撓,身 處黑暗,依然心向光明。

中華民族必將大踏步地走向復興之路 ,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