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潮濕暑熱,莫貪涼,不讓濕邪染重疾

2019-07-30     董峰養心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不僅炎熱,還可能是陰雨綿綿,所以天氣就特別潮濕悶熱。中醫認為,是陰邪,容易傷害陽氣,尤其容易損傷陽。而脾在人體內的作用主要是運化食物,如果脾陽受損,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受影響。而且濕邪重濁,所以會阻礙人體清氣的上升。所以,夏季不能過分貪涼。若是一味貪圖寒涼,寒氣入脾,必然會破壞維持著它運行的陽氣,讓它的運化水濕功能下降。若水濕不化,內滯於身體,久積蘊熱,或遇熱,都會轉化成濕熱,讓身體的所有組織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僅如此,每天吹風扇、吹空調、洗冷水澡也會透過體表,入侵體內。

根據濕邪侵襲部位的不同,人們所表現的感受也不盡相同。若濕邪侵襲關節,會使關節酸痛、四肢沉重,屈伸不利等,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形成風濕性關節炎。若濕邪侵襲消化道,就會導致脾胃運化不暢,影響食慾,部分人還會出現口臭,大便糖稀或便秘,易粘馬桶,難以沖洗。若濕邪侵襲頭部,就會出現頭昏腦漲、犯困,頭上好像包裹了一層東西,有沉重感。若濕邪侵襲下肢,就會出現下肢水腫、腳氣等症狀。

夏季天氣炎熱,如何祛除暑濕呢?飲食上,對於脾胃虛弱的人,常溫的食物就可以。若對熱耐受力低的,可多吃些清熱消暑、除煩解毒的蔬菜和水果,如萵筍、苦瓜、黃瓜等,無論是涼拌還是清炒都可以。但是烹調之時,一定要記得適當地加些姜、大蒜等溫性的調料,以防止寒涼過度;另外也有很多事物有清熱祛濕的功效,可幫助大家有效除去身體的暑濕之氣,如紅豆、薏苡仁、茯苓、馬齒莧、鴨肉、西瓜等,都是非常不錯的祛濕食物。

紅豆:紅豆之中含有豐富的皂角苷以及維生素。其中皂角苷是一種利尿物質,能讓滯留在體內的濕氣得以排泄出體外;充足的維生素可以讓機體有效抵抗病原體,讓濕氣不容易侵襲人體。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本草新編》記載「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適用。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肺、脾、腎經。它具有消除水腫、健脾祛濕的效果,特別是對濕氣造成的脾虛食少、排泄異常、失眠多夢、身體虛弱等症狀具有非常好的功效。《本草正》記載:「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袪驚癇,厚腸臟,治痰之本,助藥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但補少利多」。

馬齒莧: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更加的明顯,也具有一定的祛濕效果,如果單一食用馬齒莧,祛濕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可以搭配薏仁、紅豆一起食用,祛濕效果更佳。

鴨肉:「大暑老鴨勝補藥」,鴨湯可清熱利濕。若是與冬瓜搭配,製作的冬瓜老鴨湯更是祛濕利尿的好食材,吃的時候把冬瓜削皮,祛濕功效更強。

西瓜:性味甘,寒。入心、胃、膀胱經。它具有除煩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降壓的功效,可用於夏天熱盛,汗出傷津,心煩口渴,小便短少的治療。另外,它還對胃熱牙痛、高血壓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養心小貼士

夏季睡涼蓆不能太久,風扇不能開得過大,空調的溫度以25℃~26℃為宜,切莫開著低濕空調等睡覺,破壞身體的陽氣,危害人體健康。

點擊下方,加入【董峰養心】脾胃健康養生圈,第一時間獲取更多腸胃健康知識!以及更細緻,更全面的,更深入的腸胃乾貨和腸胃疾病案例分析。

對於暑濕的相關話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或意見歡迎和我一起分享。如果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eTMQmwB8g2yegND8K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