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動凱美瑞與上海,搭嗎?| 獨立試駕

2020-02-23     路由社

撰文 | 張傳宇 編輯 | 老司機


許多人問我,什麼車最配得上上海的氣質?一直以來,我都給不出一個很恰當的答案。

自19世紀中葉開埠以來,上海逐漸在商貿往來、城市建設、市民匯聚中,形成了融匯東西方文化的獨特氣質,素有「魔都」之稱。這種自帶魔幻節奏又多彩面向的城市性格,一輛車又怎麼能涵蓋和匹配呢?

於是,答案一直是待定和暫缺。

我們不妨先回到「魔都」的出處。

上海「魔都」稱號的由來,與東鄰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早在20世紀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正式發表。第一次以魔都稱呼上海,形容上海那種錯綜迷離的日常世相。也正是從那以後,魔都便開始與上海划上等號。

當然,加之日本歷來與中國同屬東亞漢文化圈,從明治維新開始,又進入福澤諭吉所倡導的「脫亞入歐」的現代建設,雙方對都市文化的認知方面,存在天然的「共情」,也就不難理解。再加上地處吳語區的上海話與日本語之間的近親關係,又讓這種心理認同更近一層。

在「汽車」這個現代化工業製品上,這種「親近感」和「認同感」再次得到了延續。

譬如,日系車在人性化的設計、車內空間塑造、燃油經濟性等方面的普遍特徵,就與素來「精明」的上海人的消費心理非常貼近,也部分地塑造了國人的選車觀,甚至,還影響了一大波自主車企的發展路徑與產品方向。

由此,回到開頭那個問題,一輛車想要匹配魔都的日常世相和城市氣質,踩准自帶魔性的節奏,我們可以暫時劃定以下3條由內到外的評判標準:一,具有高級感的品牌調性;二、具備多樣化的產品性格,三,呈現年輕化、科技化、人性化的設計傾向。

想要同時匹配上述條件,日系品牌混動車型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備選項。就像當年豐田旗下第一代普銳斯PRIUS風靡好萊塢和洛杉磯。

春節前,路由社拿到了一台第八代凱美瑞混動試駕車,通過與它在上海市區多日的朝夕相處,我相信找到了一個不錯的答案,聊備一格。

接下來,且聽我們一一分解。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汽車大抵也是如此。曾經,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流行於國內汽車圈。以大眾桑塔納、奧迪100為先導的德系車,啟蒙了中國的乘用車製造,由此帶來的標準和價值觀,逐步滲透到了市場的邊邊角角。與之相反,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同樣風靡中國的凌志和皇冠,又讓國人見識了日系汽車同樣可以具備有別於人的極致、個性、雍容的另一面。

近些年,豐田系產品正在經歷的急劇變化,某種程度而言,只不過是一種血脈的回歸,這一點,從全新第八代凱美瑞身上足可窺見一斑。

比如,在外形設計上,第八代凱美瑞有了大膽突破。尤其在前臉設計方面,相比以往幾代傳統的中網設計,新一代產品在尺寸上更為寬大, 風格上也更顯異端。其中,混動運動版更顯科幻,類似星球大戰中複製人的裝扮,而豪華版的大嘴,相比七代改款,則精緻中透露著犀利。

這樣的設計風格,在以往的豐田車上很難看見(儘管,新一代雷克薩斯上的激進和誇張設計,已經推行了不少年)。或許早在設計之初,豐田就打算緊跟雷克薩斯的步伐,以響應消費升級的中國車市面向年輕化、高端化的快速轉向。所以第八代凱美瑞才會有如此前衛大膽的嘗試。而這正對應著上海城市性格中前衛的一面。

同時,猶如上海對石庫門和弄堂的珍視與保護一樣,凱美瑞仍然也有保守的一面。在車內,你可以看到頗具年代感的旋鈕和實體式按鍵,也可以發現相對傳統、不容易上手的車機系統。

或許,類似中國古代「交領右衽」、Y型的中控設計風格,是一種與傳統文化的主動融合。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凱美瑞在設計思路方面還需要更多的前衛和大膽。

如果說造型設計是一輛車的外在型格,技術就是這輛車性格的底色。至於,要如何準確評價一輛混動車型的型格和底色?電機系統與發動機系統的匹配度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

事實上,這並不是混動技術在凱美瑞上的第一次出現。早在2006年,底盤代號為XV40的第六代凱美瑞,就已經推出了凱美瑞家族的首款油電混動車型。彼時,混動版凱美瑞所用的動力系統由一台150馬力的2.4L汽油發動機和一台143馬力的電動機組成,協同工作時,它們能夠輸出190馬力的最大功率。

經過兩代車型的接力發展,第八代凱美瑞在結構上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採用的依舊是並聯式的傳動結構,發動機和電動機通過行星齒輪進行連接嚙合。兩者既能最大限度單獨驅動車輛,也能共同協同工作。在多種工作模式之下,第八代凱美瑞混動版擁有了複雜多變的產品性格。

比如,在市區複雜、擁堵的路況下行駛,第八代凱美瑞混動版很好地做到了低油耗。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採用了小容量鎳氫動力電池的原因,其純電模式下只能行駛幾公里,這也導致整車在高速工況下,發動機會提早介入,從而增加一定程度的油耗。於是,考量成本之後的工況平衡,成為混動凱美瑞的獨有性格。

在連續多天、綜合工況下的油耗測試中,這台B級轎車取得了6L/100km的不俗油耗。只是,對於那些在高速工況下行駛較多、而預算又相對吃緊的車主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另一方面,拋開系統特性、油耗的角度,第八代凱美瑞混動系統的匹配性,相比前一代又有一定的提升。這也是混動凱美瑞所固有的成熟性格。

比如,在Eco模式下,發動機的介入會相對遲緩,同時,因為自吸的原因,即使介入也表現得相對順滑,甚至猛踩還可以營造小型渦輪機的感覺。而在Sport模式下,電機的輸入彌補了發動機低轉的無力,反而在全轉速區間,能帶給駕駛者暢快的自吸樂趣。

最後,有一點要吐槽的是,在城市跟車工況下,第八代凱美瑞的發動機與電動機有著交代不清的並行運轉,導致在深踩剎車之後,存在稍強烈的闖動感。由此可見,容忍成熟中的不足,這或許是混動凱美瑞的又一產品性格。


提升里偶有不足,平衡里又有專注。如今,年過不惑的第八代凱美瑞,一面像個生氣勃勃、能與時代保持同步的少年,一面又是穩健持重、始終忠於自我的大叔。


正如著名小說家菲茨傑拉德所說:「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是看你頭腦里能否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或許,正是基於類似的一流智力,歷經八代演化的凱美瑞才能具備更多樣、成熟的產品性格。


當我們駕駛著第八代凱美瑞混動版,遊走在魔都的燈火闌珊與市井繁華之中,自然會切換到一種感性的視角。這種「混合」的性格,準確來說不是悶騷,也不是故作清高,更像是上海本土作家金宇澄《繁花》里的那聲「不響」。以上海人為代表的一種江南處世哲學:一種不表達的表達,一種不做決斷的決斷,也是對未知始終保留分寸、保持主動的態度。



踩在魔都節奏上的第八代凱美瑞混合動力也像一位「不響」的男子,耐琢磨,看不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_QRf3ABgx9BqZZILr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