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長假
難得有5天的假期,
在家「憋」了許久的市民
都渴望能出去散散心。
五一到底能不能出去玩?
此前,李蘭娟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五一可以適當去人員聚集不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區外的各大戶外旅遊景點,帶領大家遠離人群探索時下美景,來一場五一「吸氧游」。
番禺區
蓮花山:徜徉花海觀鷺鳥
訪古、賞花、觀鳥……位於廣州市番禺東部的蓮花山是五一度假的好去處。著名愛國詩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地語篇中,稱蓮花山為「牂牁大洋之捍門,南越封疆之華表,一郡風水之所系。」這裡有石景奇觀,也有四季花海,生態環境優良。記者從廣州蓮花山旅遊區獲悉,目前該景區已開放,但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其宗教場所區域及蓮花城內展館暫停開放,蓮花塔暫停登塔入內。
番禺蓮花山百花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不過,戶外的景點就足夠你大飽眼福:景區百花園中的各種鮮花怒放,已然是花的海洋,色彩斑斕,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番禺蓮花山百花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而在蓮花湖鷺鳥保護區,還可以聽鷺鳥和鳴。據了解,自1990起就陸續有灰鷺和白鷺來到蓮花山棲息、繁衍,經過景區工作人員地精心保護,到現在景區內已經有五千餘只鷺鳥棲息。由於灰鷺和白鷺覓食習性不同,兩者在晨昏時間一出一入,便形成千鷺齊飛,鳴嗥起舞的壯觀景象。這般俯仰生姿的雀之舞,為幽靜清雅的蓮花湖帶來了變幻靈動的美感。
番禺蓮花山鷺鳥保護區。(通訊員 蔣穎雅 供圖)
旅遊貼士: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
五一期間(5月1日至5月5日),該景區實行成人門票(全票)八折優惠,票價為43元。為致敬一線醫護工作者,該景區還推出「禮遇最美逆行者」門票優惠活動,全國醫護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區)憑本人身份證及有效醫務工作證(醫師證、護士證等)可免費遊覽蓮花山;同行親屬可享受成人門票(全票)八折優惠。優惠時間從2020年2月18日至12月31日(含法定節假日)。
為做好疫情防控,蓮花山旅遊區推出「景區穗康通行碼」。遊客須提前註冊「穗康碼」,進入景區前通過微信掃描「景區穗康通行碼」生成通行憑證,並向工作人員出示,憑證顯示正常才能進入景區。
番禺蓮花山百花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交通指引:
1、自駕廣州市科韻路入口,經南沙港快速路至亞運城出口站下,沿亞運大道往東行駛約8公里,到達蓮花山。
2、搭乘地鐵3號線到市橋站或地鐵4號線到石碁站,換乘番92/番93公交車,即可到達。
番禺蓮花山鷺鳥保護區。(通訊員 蔣穎雅 供圖)
白雲區
帽峰山:暮春賞楓正當時
廣府北屏帽峰山,坐落於白雲區太和鎮、鍾落潭鎮交界處。因山峭林茂、流水淙淙,尤其朝暮雨後,山峰隱現於雲霧間,宛若戴上一頂雪白的大帽子,故得其名。景區內峰戀疊嶂,雲霧繚繞,萬木蔥蘢,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市民旅遊、度假、吸氧「洗肺」的理想之地。
春日紅楓無限好,賞楓何須待秋時。有趣的是,在這個暮春時節,帽峰山的楓葉竟然紅了。「五一」前後,帽峰山的紅楓到了最佳觀賞期,市民可以前去體驗一下「跨季」的秋景。帽峰山紅楓園坐落在天湖邊上,滿園緋紅在漫山翠綠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瑰麗奪目。
據了解,這裡種植的二百餘株紅葉是中國紅楓,為槭樹科雞爪槭的變種,是落葉小喬木,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葉緣有重鋸齒,幼枝、葉柄、花均為紅色。「楓葉好靚啊!沒想到這個時節也能看到。」市民英子近日剛與姐妹同遊了帽峰山,對這裡的紅葉流連忘返,其曬在朋友圈的美圖引來一片好評。
旅行貼士:進園遊客掃「穗康碼」登記
疫情尚未結束,美景雖好,出遊仍需加強個人安全防護。保持距離不扎堆,錯峰出行分散游。現帽峰山景區已實施進園遊客掃「穗康碼」登記措施,遊客須提前登陸微信小程序「穗康」進行健康自查上報登記。
交通指引:
1、自駕導航帽峰山森林公園,從華南快速幹線在帽峰山專用出口下(沿途有指示路牌);
2、乘坐地鐵14號線至太和站(C出口)—— 步約150米至公交總站,乘坐758路往帽峰山總站(高屋村)方向的公交車(18站)——直行約800米到景區正門售票廣場(古廟景區)
廣州「雲道」:新晉網紅打卡點
近日,靚爆鏡的廣州「雲道」——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連通工程(以下簡稱「連通工程」)部分入口開放後,吸引不少市民前去打卡。「城市的風景換了另一個角度來欣賞,竟然讓人眼前一亮,一次性看遍花海、秀山、名勝古蹟!」來「雲道」嘗鮮的市民羅小姐點贊道。
雲道試驗段(越秀公園至花果山段)目前已開放,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步行打卡。信息時報記者 胡瀛斌 攝
根據規劃,該工程將通過長達8公里的「雲道」(空中步道),實現白雲山、花果山、越秀山的連通,形成山融於城、綠谷賞林、雲台覽湖三大景區,從中山紀念堂可以一路直上白雲山。這條美麗的「空中步道」將白雲山、麓湖、花果山、越秀山連通,市民可在空中一次性看盡嶺南風景,在空中呼吸自然空氣。
據悉,目前,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連通工程6.2公里主體工程、配套綠化已基本完成,將於「五一」正式開放。市民可以步行從中山紀念堂、越秀公園、花果山到達麓湖,將來可以直達廣州花園、白雲山。現開放的入口分別有:越秀公園南門、越秀公園東北門、雕塑公園東門、下塘西天橋入口、麓湖公園聚芳園入口。
雲道試驗段(越秀公園至花果山段)目前已開放,不少市民前來步行打卡。信息時報記者 胡瀛斌 攝
旅行貼士:實行分時預約限流制度
4月16日起,「連通工程」實行分時預約限流制度,每小時限定遊客人數4000人。疫情期間開放時間為9:00—17:00。計劃前去遊玩的市民、遊客一定要記得預約。可關注「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公眾號後,點擊「景區服務」—「預約購票」—「連通工程預約」菜單進入「連通工程預約」程序,遊客需選擇具體遊覽日期和時間。戳此回顧<<
市民、遊客預約成功後攜身份證前往任一「連通工程」入口,在入口處需配合工作人員進行預約身份、「穗康碼」核驗及體溫檢測,在檢測通過後方能進入。此外,因「連通工程」設施還在進一步完善中,輪椅、兒童車通行存在困難,建議輪椅和兒童車不要進入。
雲道試驗段(越秀公園至花果山段)目前已開放,不少市民前來步行打卡。信息時報記者 胡瀛斌 攝
交通指引:
乘坐地鐵2號線到達紀念堂站,步行至越秀公園入口。
南沙區
南沙濕地公園:乘船遊覽聽鳥聲
南沙濕地位於廣州最南端,地處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珠三角地區保存較為完整、保護較為有力、生態較為良好的濱海河口濕地,有著「廣州之腎」的美名。
南沙濕地公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南沙濕地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特有的候鳥、紅樹林資源,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休閒美麗畫幅。每逢候鳥遷徙,南沙濕地公園都會呈現出萬鳥齊飛的震撼景象。其中包括許多珍貴的鳥類品種,如國家Ⅰ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還有黑臉琵鷺、白琵鷺、褐翅鴉鵑等。
夏至未至,正是鳥兒築巢、孵化幼鳥的時節,徜徉在榕蔭綠道間或乘船穿行在濕地中聽鳥聲,好不愜意。據悉,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目前該景區規劃展示廳、科普展廳、畫舫、遊客服務中心區域暫不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南沙濕地公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旅行貼士:遊客需配戴口罩參觀遊覽
為確保安全,所有進入景區遊客需配戴口罩參觀遊覽,入園前需測量體溫、出示穗康碼、查驗身份證及近14日活動軌跡。景區對入園人員密度進行實時控制,日最高承載量、瞬時最大承載量原則上不超過核定值的30%,並根據實時在園人數做適當調整,建議市民提前在網上購票。
遊客購買遊覽區門票(40元),可以步行遊覽九區蓮花棧道、榕樹大道、海景園、原野步行區等區域。購套票(門票+遊船120元),可乘船遊覽紅樹林、蘆葦盪和鳥類覓食淺灘區等濕地獨特的生態景觀。此外,景區在2020年面向全國醫護人員免費開放,全國(含港澳台地區)持有醫務相關證件的醫生、護士、醫技人員免本人門票及遊船票。
南沙濕地公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交通指引:
1、自駕車:廣州華南快速南沙港快速(南沙港方向)十六涌鋼鐵基地(出口)濕地景區(18涌)
2、乘坐地鐵四號線蕉門地鐵站轉南沙G1路南沙濕地景區
南沙濕地公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從化區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林中探險尋美景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碧水環抱,綠島成蔭,是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保健、休閒度假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森林公園。石門景區內兩座石山壁立,高數百丈,巍峨壯觀,酷似打開的兩扇石門,更為奇妙的是兩邊各有一棵千年古榕,像一對雌雄獅子緊守石門,「石門」由此而得名。
石門森林公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石門生態遊覽區有五個景區:石灶森林觀光區、石門森林探險區、蓮花湖森林休閒區、白芒潭森林遊憩區、石塘果林體驗區。其中,探險區是以森林探險為主題,體驗森林探秘、叢林溯溪、登高望遠和領略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最佳場所。石灶森林觀光區,平均海拔800多米,以森林觀光、森林養生為主題,擁有美輪美奐的天池花海景點和天然森林大氧吧國際森林浴場等眾多景點,是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和避暑勝地。
旅行貼士:控制入園遊客量不超過往年同期的30%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遊客入景區除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外,為方便疫情期間信息的追溯,公園實行實名制購票,採取適當方式完整記錄入園遊客聯絡方式、身份信息等,做到可查詢可追蹤。景區售票及驗票區域張貼有穗康碼通行證掃碼,遊客須做好穗康碼信息登記並出示後方可入園。此外,景區還將控制入園遊客量不超過往年同期的30%。
石門森林公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交通指引:
廣州自駕:機場高速(京珠高速)——大廣高速——從莞深高速(桃園出口)——934縣道——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或廣河高速——從莞深高速(桃園站出口)——934縣道——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石門森林公園。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花都區
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高顏值碧道風光無限
花都湖是2012年廣州市重點工程之一,是集生態保護、環境教育和市民休閒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濱河公園。主要景點有:城市廣場、國花雕塑園、嶺南園、濕地園、新雅廣場(燈塔)、竹園、桃花灣、湖中棧道和環湖綠道等。
花都湖。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4月14日,以「水韻花都·萬里碧道」主題、長約17.8公里的花都湖環湖碧道項目已竣工,更增添了環湖風光的魅力。據了解,該碧道項目範圍為京廣鐵路橋以上新街河主幹流花都湖環湖,即至鐵山河與銅鼓坑匯流河段。碧道融入「水」文化,通過大量的彩繪,打造成具有花都本土特色的水文化景觀帶和風光帶,成為一條高顏值碧道,為市民提供康體、休閒、遊憩的濱水場所。
據了解,碧道工程總長約17.8公里,圖案總面積約500平方米。採用3大主題,包括海洋主題,桃花水母,花海主題,以此改造碧道沿線橋下空間,面積約3900平方米,構造成特色旅遊打卡點。此外,為完善碧道標識系統,沿途還增設約12個碧道標識牌。市民一路沿湖散步,可欣賞到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在畫中游的美景。
旅行貼士:入園時需掃描景區「穗康碼」
花都湖公園現已對外開放,入園時需掃描景區「穗康碼」。環湖一圈大約十八公里,從環境和距離而言,是一個很適合短徒步的地方,遊覽期間請做好個人防護。
花都湖。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交通指引:
乘坐花1、花17、花25、花29、花65短至「商業大道東」站下。
地鐵:9號線蓮塘站
增城區
白水寨:登高望遠觀白瀑
增城白水寨位於增城區派潭鎮,有廣東「山水名片」的美譽,是全國內地落差最大瀑布的所在地。景區內崇山峻岭,群峰挺拔,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9座,其中最高峰為海拔1088米的牛牯嶂,山體高大、山勢險峻、線條挺直,集雄、奇、險、秀於一身。
增城白水寨。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該景區一大看點就是落差高達428.5米的白水仙瀑。從遠處眺望,瀑布的外形酷似一位端莊的古代仕女手拈白蓮迎風而立。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現在適逢瀑布汛期,水流量大,正是觀瀑的好時節。在白水寨,不僅可以登高仰望天地之廣袤,感受山水之壯闊;也可以漫步木棧道,聞鳥語花香。景區距離廣州市中心僅一小時車程,非常適合親子家庭出遊,五一來這個天然氧吧暢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旅行貼士:景區實行線上實名制預約購票
為了確保遊客的旅遊安全,景區實行線上實名制預約購票,暫不接受線下現場購票,遊客僅可通過美團網進行線上預訂。景區採取入園限流措施,平日入園限流300人,周末入園限流500人,建議市民最好早上前來,避免客流高峰。
景區已採取了全方位的消毒防疫措施,所有進入景區的人員請自覺佩戴口罩並配合體溫檢測,做好自身防護,入園時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登記個人相關信息。
增城白水寨。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
交通指引:
1、自駕路線:廣州市-解放北路-廣園中路-S15瀋海高速廣州支線-S4華南快速-S2廣河高速-S29從莞深高速-白水寨大道-白水寨;
2、地鐵14號線到從化客運站,轉乘從13路到白水寨總站。
省文化和旅遊廳提醒:
「五一」出遊疫情防控不放鬆
儘量不跨省、跨境旅行
「五一」假期將至。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各地文化和旅遊市場也逐漸復甦,旅遊景區景點、公共文化場館等文化旅遊場所逐步恢復開放運營,預計「五一」假期外出旅遊的人員將大幅增長。為確保假期旅遊出行安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醒廣大民眾:「五一」假期出遊,疫情防控不放鬆,安全文明記心中。
一是加強風險評估。隨著我省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各行各行復工復產復學步伐加快,但近來境外疫情快速傳播蔓延,輸入性風險增大,無症狀感染者增加。加上當前正值汛期,強降雨、強對流等極端天氣頻發,容易引發道路交通、溺水、山洪、坍塌、滑坡等安全事故。出行前要及時關注目的地疫情防控、交通管制、天氣變化等情況,加強風險評估。鼓勵民眾開展省內、市內旅遊,儘量不跨省、跨境旅行。自覺遵守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公告、提示,嚴禁擅自進入未開發、未對公眾開放的保護區、無人島、海灘、網紅景點等區域開展遊覽、探險、露營、戲水等活動。
二是落實預約訂票。根據《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做好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有關要求,做到「控流量、防聚集、重防護」,景區日接待量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目前大多數恢復開放的旅遊景區,均可以通過官網、公眾號、第三方服務平台等實施門票預約,嚴格控制現場領票、購票遊客數量。「五一」假期有出遊計劃的民眾,要及時關注了解旅遊目的地景區售票、客流、交通管控等情況,提前預訂好景區門票,以免發生因現場購票困難無法進入景區造成人流擁堵、聚集,影響行程的情況。入園前所有遊客必須自覺佩戴口罩,服從景區工作人員指引和管理,掃描「健康碼」,並通過體溫檢測方可進入。人員之間應保持合理的安全距離,確保遊覽安全。
三是注意旅行安全。假期人流車流高度集中,要加強個人防護,隨身攜帶足夠的口罩、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以備路上使用,做到「帶口罩、勤洗手、不扎堆」,減少人員聚集。外出就餐時儘量採用自助、分餐,推行公勺公筷,嚴防疫情傳播擴散。疫情防控期間,儘量選擇錯峰出行或非熱門旅遊目的地。自駕出行時要嚴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規。乘坐大巴出遊時,請全程系好安全帶,確保旅行安全。
四是防範火災風險。在景區景點、公共文化場館等場所遊玩時,請勿在草木茂密、樹葉堆積等易燃物聚集或設有防火提示的區域吸煙、燒烤、生火。自駕出行時,請及時檢查車輛油路、電路是否安全,隨車滅火器材是否完備,不帶故障上路。切勿攜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違禁物品,不在加油時使用手機、接打電話,確保旅行安全。
五是謹慎參與高風險項目。自覺聽從導遊、景區工作人員安全提醒,遵守有關安全操作規範,不做妨礙或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行為。根據個人年齡、健康狀況,慎重參與遊艇、漂流、潛水、動力傘、熱氣球、玻璃橋、大型機動遊戲等高風險項目,主動購買意外險。
六是倡導文明出遊。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愛護生態環境,文明就餐;不聚集,不扎堆,不大聲喧譁。公共場所自覺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適度的安全距離。遵守當地文化習俗、生活習慣。如遇旅遊服務質量糾紛,可撥打全國旅遊服務熱線「12301」,妥善處理各種糾紛,理性維權。
來源:信息時報
編輯:小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