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報記者 許倩 | 北京報道
房地產市場調控再嚴厲,也阻止不了銀行向房地產投放信貸的熱情,個人住房貸款更是銀行爭奪的地盤,是上市大行優先傾斜的投放對象。只是在「去槓桿」的要求下降速的趨勢仍在延續。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根據國有六大商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2019年新財報統計發現,六大行投向涉房貸款(包括對公房地產業貸款及個人住房貸款)總規模達18.18萬億元,較上年末的19.56萬億元出現微降,占貸款總額的31.78%。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16.16萬億元。
在六大行2019年6.13萬億元新增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2.53萬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41.26%,該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8.13個百分點;房地產業貸款新增3671.22億元,占比5.99%,較去年同期下降1.24個百分點;兩項合計占全部新增貸款的47.25%。
在建設銀行2020年的資產安排計劃中,約新增貸款1.5萬億元,其中投向個人住房按揭貸款5700億元,占比39%。建設銀行一直是個人住房貸款發放規模最大的銀行。據建設銀行2019年財報,2019年其投向個人按揭貸款的規模占當年新增貸款總量的56.59%;2018年這一占比達61.45%。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部分曾激進放貸給房企的股份制銀行及地方性銀行,房地產壞帳風險正快速攀升。1年內中信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餘額增加23.44億元,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上升0.84個百分點;渝農商行2019年末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則高達8.62%,同比增幅超過11倍。
中信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受房地產調控影響,部分房地產企業經營下滑,償債能力下降;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建築施工企業也受到房地產市場影響,出現經營下滑,現金流緊張。
而年初以來疫情的衝擊更是加快了房地產信用風險的暴露。
房地產仍是放貸重頭
長久以來,建設銀行都是個人按揭貸投放的最大金主,但近年來投放比重和增速均在下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根據其2019年財報數據統計發現,2019年建設銀行新增貸款9745.85億元,其中,投向個人住房貸款5515億元,占比為56.59%,這一比重在2018年為61.45%。截至2019年末,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3050.95億元,在上市銀行中規模最高,同比增幅為11.6%,增速較2018年末下降1.23個百分點。
而其投向房地產企業的貸款一直占比較低,去年收縮得更為明顯。2019年建設銀行新增貸款中,房地產業貸款(包括開發貸、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和其他發放給房企的貸款)新增505.35億元,占比僅5.19%,而在2018年這一比重為10.82%。
2019年建設銀行投向個人住房貸和房地產業貸款的比重共計達61.78%,即6成以上新增貸款投向房地產相關領域。
2020年建設銀行的投放重心將有所改變。3月30日,在建設銀行舉行的2019年度業績電話會議中,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透露,受疫情影響,今年建行貸款投向會有很大改變,將重點投入到醫療衛生健康、新基建,以及傳統基建方面。
建行財務長許一鳴表示,2020年建行計劃新增貸款投放1.5萬億元左右,目前已安排1.46萬億元的投放計劃。其中,公司類貸款計劃新增投放6850億元,個人貸款計劃新增投放7650億元,個人貸款中的住房按揭貸款計劃新增投放5700億元。雖然總額度與2019年相差不大,但占比再度下滑。
工商銀行是個人按揭貸發放規模第二大銀行,但其對房地產開發貸同樣謹慎。
截至2019年末,工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1662.79億元,同比增長12.56%,增幅較前一年下降4個百分點,占貸款總額的比重為30.82%。2019年新增個人按揭貸款5763.18億元,是上市銀行中按揭貸增量最大的銀行,占全年新增貸款總量的42.96%,該占比較2018年的54.89%下降12個百分點。
而2019年工商銀行13414.14億元新增貸款中,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僅460.24億元,占比3.43%,較2018年末7.61%的投放比重明顯下降。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共觀察了6家國有商業大行和9家股份制銀行財報發現:雖然涉房貸款仍是上市銀行的投放重點,但絕大多數銀行都在主動收縮對房地產業貸款和個人按揭貸的投放比重,僅個別銀行仍在加大力度。
在個人住房貸款投放方面,2019年交通銀行新增貸款中投向個人按揭貸的比重為28.42%,在2018年這一比重是40.1%;中國銀行投向個人按揭貸的比重則從2018年的49.6%降至2019年的39.29%。
加大投放比重的有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及中信銀行。2019年,招商銀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1793.88億元,同比增長19.31%,在新增貸款中占比達32.17%,而2018年這一占比為25.91%。2019年末,招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1081.48億元,在股份制銀行中屬於最高位。
在以房地產開發貸為主的房地產業貸款投放上,股份制銀行一改過去的大膽態度,紛紛變得謹慎起來,尤其民生銀行投放比重下滑幅度最大。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民生銀行新增貸款4309億元,其中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為882.57億元,占比20.48%;而2018年民生銀行將52%的新增貸款均投放給房地產企業,新增房地產業貸款規模高達1318.15億元。
部分銀行房地產壞帳風險攀升
謹慎的背後是房地產不良貸風險浮出水面。
曾被稱經營風格激進的中信銀行近年來主動縮減房地產業貸款投放,2018年其房地產業貸款餘額減少了201.32億元,2019年進一步減少了239.48億元。2019年末房地產業貸款占比14.78%,比上年末下降1.85個百分點,不過仍在其公司貸款中排名第二;在中信銀行前十大貸款人中,房地產亦占據了三席之地。
一個多月前,北京銀保監局對中信銀行開出一張超2000萬元的巨額罰單。中信銀行因存在19項違法違規信貸問題被罰2020萬元,其中信貸資金被挪用流入房地產開發公司、違規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性質融資、違規向四證不全的商業性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融資等13項均涉及房地產業務。
參與房地產行業過多的信貸正成為中信銀行違規事項爆發的主要集中點,同時涉房業務也給公司帶來財務風險。
2019年年報顯示,中信銀行集團層面房地產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不良貸款餘額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3.44億元、19.02億元、13.04億元和5.32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上升0.84、0.4、1.14和0.17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認為,公司部分領域不良貸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房地產調控影響,部分房企經營下滑,償債能力下降;與房產相關的建築施工企業經營下滑,現金流緊張;其次是由於固定資產投資、基建增速有所下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等行業受市場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行業內競爭加劇、盈利下降,信用風險暴露有所增加。
渝農商行的財報也傳遞出房地產壞帳率抬頭的信號。其2019年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渝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25%,較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但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在飆升,由2018年的0.17%上升到8.62%;從絕對金額來看,截至2019年末,渝農商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餘額為6.92億元,同比增長10.87倍。住房按揭及個人商業物業房地產貸款的不良貸款率還是最低的,只有0.33%,下降了0.1個百分點。渝農商行的解釋是:房地產業貸款餘額較年初下降,但個別房地產企業受項目延期、資金回籠慢等因素影響出現風險,導致風險分類下調至不良。
正在衝刺A股的湖州銀行,亦被指製造業和房地產不良貸款超行業水平。新世紀資信評估報告顯示,2018年末,湖州銀行不良貸款主要分布在製造業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餘額在不良貸款總額中占比分別為47.41%和13.16%,行業內的不良率分別為1.16%和6.96%。
國有大行農業銀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也在上升,其2019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比2018年增加15.88億元,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上升0.07個百分點。
今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肆虐,中小企業資金鍊斷裂乃至瀕臨破產者增多,作為債權方的商業銀行也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市場對於銀行業不良風險的擔憂加重。
在不少大行的業績發布會上,多位高層不約而同地提到2020年銀行資產質量將面臨承壓的情況。「尤其是疫情衝擊下,部分領域風險可能加劇暴露,無風險利率趨於下降,優質資產相對稀缺,再融資承壓下企業違約風險可能持續加大。」交通銀行人士表示。
但市場也無需過度悲觀。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近日表示,銀保監會一直在對不良貸款進行密切跟蹤和分析判斷,並進行了壓力測試。整體看,儘管受疫情影響,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會有所上升,但不會出現大幅上升,整體幅度可控,對經濟造成的風險不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IaVRnEBrZ4kL1Vi1I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