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歷史
五台山是山西同盟會組織活動的重要基地和山西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山西建黨較早、黨組織活動活躍的地區;是全民抗戰的發源地和搖籃;是共產黨八路軍北上抗日的第一個軍事指揮中心;是中共第一個敵後抗日證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創建點、發祥地;八路軍首戰告捷和全民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大勝仗平型關戰役,由八路軍在五台山南茹村總指揮部指揮;抗戰期間,五台山眾僧侶毅然脫下袈裟、穿上軍裝,捨身報國,成立了五台山僧人抗日自衛隊,開創了我國宗教界抗日先例;白求恩所在的晉察冀軍區後方醫院,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第一個模範病室;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創辦了第一份黨報《抗敵報》。
必去景點
五爺廟
五爺廟也叫萬佛閣,是一座龍王廟,位於五台山台懷鎮的萬佛閣內。在五台山眾多的寺廟中,五爺廟是間不大的廟宇,但這裡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也是名聲最大的寺廟之一。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絡繹不絕,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戲、趕集等一系列活動。據說五爺廟許願很靈,因而這裡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
廟內戲台
在五台山眾多寺廟裡唯有五爺廟內有戲台,每日都有戲碼上演,每年六月大會(農曆5月13號,是五爺的生日),都要大開殿門,讓五爺居高觀賞,以取悅於五爺,使他及時賜雨,保證歲歲給百姓喜降豐年。而許願燒香敬佛的人也會在願望達成之後來五爺廟還願,點上一折戲討五爺歡心。
上香貼士
這裡是五台山唯一一座需要花錢請香的寺廟,自帶的香火和蓮花燈都不允許帶入,可以在廟門前的香爐上香。
黛螺頂
黛螺頂是一座寺廟,位於台懷鎮中心寺廟群區以東,位於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頂上,供奉文殊菩薩的地方,前往黛螺頂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一般遊客會選擇一條叫「大智路」的台階路,一共有1080級台階,全長約500米,信眾們相信,這是條通往智慧的道路,走過這條道路的人都能聰明,能增長智慧。在從山下仰望,只見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間又聳起一座小山。山頂寺宇的山門和牌樓圍在樹木之中,常有雲霧繚繞。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頂寺宇名為大螺頂,又稱黛螺頂。 古寺名叫佛頂庵。
黛螺頂把五座台頂文殊菩薩的五種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來到這裡也就等於上了五座台頂,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薩,所以就叫「小朝台」。
到達黛螺頂的方式
1. 到達台懷鎮後,乘坐觀光車(車費與門票統一銷售)到達黛螺頂山腳下,沿著石台階道路登山到達黛螺頂,這條路也叫「大智路」,共有一千多個石階,根據各自體力,耗時約40-70分鐘不等;
2. 北坡還有一條步行登山路,坡度比較平緩,但有點繞遠,距離相對較長些。
塔院寺
塔院寺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一。塔院寺有五台山的標誌性建築——大白塔,通體潔白,塔頂上懸有兩百多個銅鈴,聲音清脆悅耳,座塔拔地而起,凌空高聳,大白塔也是朝聖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繞行白塔還願,一邊走一邊念經或叩頭,一邊撫轉法輪。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聖跡」的第一聖跡,就是大白塔。
在白塔的東邊還有一座小白塔,相傳此塔內藏有文殊菩薩顯聖時遺留的金髮,所以又稱文殊發塔。藏經閣在大白塔北側,是一座木結構建築,內有用漢、蒙、藏多種文字所寫的經書兩萬多冊,其中宋至清乾隆年間兩千多冊經卷為善本。
菩薩頂
菩薩頂在五台山靈鷲峰上,相傳是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創建於北魏,歷代重修。明永樂以後,蒙藏教徒進駐五台山,大喇嘛居於菩薩頂,於是菩薩頂成了五台山黃廟之首。
清康熙、乾隆二帝幾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薩頂住宿,並撰寫碑文,在東院過廳和後院,有兩座漢白玉四稜柱碑,碑身四面分別刻有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所書的碑文,均為康熙帝手書。
後院最值得一看的是正房存的四口大銅鍋,最小的直徑也有近2米,為重大佛事時煮粥所用。
顯通寺
顯通寺是五台山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和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此處也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和全山寺院之首。中軸線建殿七座,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閣。
尤其突出的是青銅鑄造的銅殿,銅殿是一座銅鑄成的仿木建築物,鑄成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是中國現存四銅殿之一。 殿內有上萬尊小佛像,是罕見的銅製文物。顯通寺前的鐘樓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銅鐘——長鳴鐘,鐘的表面刻有一部萬餘字的楷書佛經。據說龍王五太子開五台山打算搶回去的那塊清涼石也供奉在顯通寺里。
必吃美食排行
蔥燒苔蘑是山西當地的一道特色菜,選用了山西特有的五台山台蘑,以蔥白與台蘑高湯勾芡,燒至入味。蔥香味濃,苔蘑鮮香適口。蔥燒苔蘑只是最基本的吃法,台蘑炒莜麥、台蘑燒土雞等也是餐館中常有的搭配。
五台大燴菜是五台山的特色菜,由豆腐、丸子和燒肉等燴制而成。
佛門清凈地 吃素齋最合宜
季節性遊覽注意
夏季旅遊
五台山地區夏季濕度大,常有雨水,上山需帶雨具。春、秋兩季來五台山旅遊,需帶毛衣、毛褲。你若想登東台觀日出,得租棉大衣才行。從北邊的繁峙、砂河一帶翻越鴻門岩來五台山,需注意季節和氣候變化。5月以前和9月以後,高入雲端的公路被積雪封堵,難以通行,只有5至9月的中間4個多月可以通行。夏季是到五台山旅遊的最佳季節。五一是最好的時間去五台山。
冬季旅遊
冬季的五台山,既冰凍雪寒,又寧靜美麗,與其他季節截然不同,充滿另外一種風情,雖然時有風暴、大雪,但阻擋不了冬季五台山朝聖者堅強的腳步。
冬季遊覽五台山要注意旅店。冬季五台山95%的五台山賓館酒店停止營業,只有少數幾家酒店正常營業。
因此,酒店的選擇餘地小,尤其是周末空餘的房間極少。要選擇那些大型的酒店,入住率高,暖氣供應充足。
待人接物禮儀
1、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2、遇到和尚、尼姑、居士(不論男女、年長或年輕)均可稱之為「師兄」;「你好,謝謝,再見」均可說「阿彌陀佛」。
3、與僧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4、在寺院中不得吸煙、隨地亂扔果皮紙屑,在大殿中不得拍照、攝影。
來源: 智慧五台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