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達:中國非遺剪紙,流傳千年的藝術瑰寶

2019-10-30     知達教育

剪紙藝術,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於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產,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藏。近幾年,中國「剪紙」元素還深受國際大牌服裝設計師的追捧,出現在國際時裝周的秀場上。

此前高級定製的始祖級別品牌Valentino,一組純白色的中國剪紙風的服裝,驚艷了不少人!鏤空的通透質感讓女性又性感又純潔!花朵,樹葉都是女性化的中國元素!無論是上衣還是半身裙,連衣裙都美到不行!

如今中國傳統的剪紙手工藝術越來越受到中外服裝設計師的廣泛關注,剪紙不僅為很多服裝設計師提供了設計靈感,更為服裝設計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讓人們對這項傳統工藝有了新的認識。

什麼,剪紙歷史比紙長?

隨著剪紙被運用到各種藝術設計領域,其「畫風」也變得更加多樣。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雖古老卻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但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剪紙的歷史竟然比紙還長。

大部分人都以為剪紙是基於紙的發明而發展的。但事實上剪紙工藝的歷史之悠久讓人驚嘆。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樹葉剪成「圭」,然後賜給弟弟,示意封他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用銀箔刻花的工藝了。

還記得「對鏡貼花黃」的木蘭嗎,不僅南北朝,漢唐時期姑娘們剪好精緻的金箔銀箔就是為了貼於雙頰,使妝容更顯麗色。紙張出現後,剪紙花樣更是成為了姑娘們展示心靈手巧的不二法門。剪紙也成為了女工的一部分,成為了評價女子的標準之一。

到了明清,人們會玩兒的程度也達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剪紙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彩燈,扇面,刺繡都有剪紙的身影。而且剪紙也成為了傳統家庭的家中飾物,門,柜子,窗戶上面都會有剪紙的蹤跡。不難想像明清時國家的的阜盛和文化氛圍之濃厚。

事實上,剪紙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自誕生以來關於它的創作就從沒中斷。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它能給人以視覺上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是一種適用於任何裝飾的鏤空藝術。

非遺剪紙藝術的現代傳承

想到剪紙,人們就很自然地聯想到中國傳統的節日風俗。逢年過節,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

傳統的剪紙手藝人,全憑手中的一把剪刀剪出了美好的生活願望。如今很多年輕人覺得剪紙是過了時的過去式。其實不然,有些作品,傳承於古老的藝術,但又有著別樣的美感。

拋繁從簡,精緻勾勒。一張紙,一把剪刀,藝術專業出身的陳道圍,雖為90後,但卻有著近十年的剪紙經歷。他用特有的美學觀感剪出不一樣的現代中式藝術,用自己的方式傳承和創新著中國的傳統文化。非遺剪紙藝術是中華文化的亮麗瑰寶和鮮明標誌,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以來,特別是中國剪紙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來,社會各方積極採取措施,促進剪紙的活態傳承。

目前,僅剪紙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就有38人。很多剪紙傳統所在地的中小學設立了剪紙手工課,向廣大青少年宣傳剪紙和相關民俗的人文價值。我們相信,中華優秀的文化遺產,將會在當代社會重新煥發生命活力,得到更廣泛的傳承和發展。

END

作為文化企業我們始終致力於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知達」這個藝術教育一站式服務平台,推動中華非遺文化走向世界!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為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做出積極貢獻。藝術教育第一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DUHJm4BMH2_cNUgD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