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養孩子」比「買房子」更「值錢」!首富在告別時直言

2019-09-10     藍白觀樓市

過去20年,買房子,是財產增值的最佳手段,沒有之一。

根據長江證券經濟學家趙偉的測算,2018年,中國住宅總值總市值大約在250-300億元之間,根據社科院編制的中國居民資產負債表,2016年末,中國居民的金融資產約為180萬億人民幣。

如果我們用250萬億計算2016年住宅總值,其占居民總資產的比重已經達到了56%,也就是說,房子,成了居民最重要的一類資產。

為什麼買房會產生如此大的「造富」效應呢?這與「擊鼓傳花」的遊戲模式密不可分。

這裡有個前提,房子不再是自住的消費品,而是眾人蜂擁哄搶的「投機品」,如同曾經的「鬱金香」、「蒜你狠」一樣,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房子以鋼筋水泥的形式存在罷了。

舉個例子,一個本身價值100元的商品,甲如果能夠以150元的價格賣給乙,那甲就相當於賺了乙50塊錢;如果乙再以210塊錢賣給丙,那麼乙相當於賺了丙60塊錢。

如果這個時候商品的價格又回到了100元,那麼丙相當於就損失了110元,而甲和乙賺的錢的總和恰好也是110元。

所以,賺錢的永遠是中途退出變現的人,虧錢的,永遠是接「最後一棒」的人。

筆者認為,未來20年,房地產已經告別了「財富效應」,因城而異,房子不再是絕對「值錢」的商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人口結構的變化使然。

房地產最核心的推動力量就是年輕人,或者說是勞動力人口,老年人是無法創造需求的。

以日本為例,勞動年齡人口1995年前保持上升,住宅投資增速一路上行,1996年前後接近30萬億日元;而隨著1995年後勞動年齡人口從8200萬逐漸下降到現今的7300萬左右,日本住宅投資也在隨後的二十年里下降了近一半。

同樣的,我們的第三輪「嬰兒潮」,出現在1981-1991年,也就是所謂的「80後」們大量出生,而在2008-2019年,房價上漲最猛的這段時期,恰恰就是1981-1991年出生人口的婚期。

再比如,2013年,我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10.06億的最高點,也正是在2013年,城鎮每千人房地產新開工套數開始「滑坡」。

明白了這個原因,再看未來20年人口結構變化的趨勢,就不難看出樓市的趨勢。

經濟學家任澤平之前在報告中提到,育齡婦女規模已見頂下滑,2030年20-35歲主力育齡婦女規模將比2018年減少29%,其中25-30歲生育高峰期婦女將減少41%;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預計2030年將降至1100多萬、較2018年減少26%。

因此,任澤平認為,十年之後,新生兒會下降到1100多萬的水平,對比2018年的1523萬人,足足下降了423萬人。

顯然,20年之後,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必然會「縮水」。

第二,居民財富配置從房子向其他資產轉移。

如上文所說,目前房產占居民總資產的比重已經達到了56%,但是,參考國際上的經驗,以金融資產為例,韓、日、美這一比例分別為20%、30%和56%,未來十年,我國居民財富配置也勢必會有所調整。

問題在於,從賺快錢向賺慢錢轉變,應該配置什麼資產?

經濟學家梁中華近日指出,未來20年,只能從「四類資產」中尋找機會,其中包括「國債、國開債、高等級信用債、以及能夠提供穩定收益的類債券大類資產」。

這幾類資產有共同的特點: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風險低,長期收益穩定,但收益率肯定會降低,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以後只能靠固定收益的資產緩慢賺錢,現金流比固定資產更重要,以往買房一夜暴富的案例將不復存在。

第三,貨幣高增速之後,房地產步入「穩中有降」的趨勢,會存在「時間差」。

經濟學家李迅雷之前有個非常絕妙的比喻,閃電與打雷之間有一個時滯,大家都害怕打雷,實際上,閃電是一個先行指標,打雷是必然的結果。

要知道,1980年的時候,M2不足2000億,到1990年的時候,M2規模達到1.53萬億,到2000年的時候,M2規模達到13.5萬億,如今M2已經超過150萬億了。

這些貨幣,大部分都匯入到樓市中,過去這些年以來,由於貨幣每年增長15%-20%,所以大家默認貨幣每年對內貶值了15-20%。雖然貨幣可以印出來,但房子是印不出來的,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土地就那麼多,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15-20%的貨幣增速看做是買房的潛在收益增速。

但是,正如李迅雷所言,M2增長這麼迅速,只是房地產走弱的先行指標,一旦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融資、房貸利率持續收緊,結果自然水落石出。

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8月份以來,信託規模縮水30%以上,各城市賣地收入減少29%,一二線與三四線城市成交量也有所下降,加上從10月8日開始,房貸利率開始參考LPR,資金不再像以前那樣湧入房地產,房子的增值屬性自然無從談起,房價也就開始「穩中有降」了。

事實上,在筆者看來,未來20年,去做「搞教育」、「養孩子」這兩件事,比買房子更「值錢」。

購房者以前的誤區在於,把房子這件用於居住的消費品,看成了不斷買賣變現的投機品,然而,未來20年,隨著人口、貨幣、資產配置的變化,實物資產,尤其是不動產,很難再出現過去10年那樣的飛速增長。

此時,唯有把「值錢」的概念「虛化」,對一個家庭來說,擁有一個正直、陽光、上進的孩子,是比鋼筋水泥更重要的財富,教育也是未來的一大風口,20年後,如果生育率依然不斷走低,孩子就是你最珍貴的「財產」。

這也是首富的結論,在9月10日的阿里巴巴20周年年會上,馬雲發表了20分鐘講話,這也是他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任上的「告別演說」。

馬雲直言,「阿里巴巴只是我很多夢想中的一個而已。我覺得我還很年輕,很多地方都想去玩玩,去折騰。很多事情,教育、公益、環保我都在做,但我覺得我可以做得更好、花更多時間,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這不是馬雲第一次強調教育和孩子的重要性。

在今年5月份時,他在公司的一場集體婚禮中說,「如果都像今天這樣大家買房子,將來我們的孫子、孫女,一個人至少要管5套房子,要養8個老人,婚姻不是為了進一步積累財富,不是為了買房子,不是為了買車子,而是一起生孩子。要一起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孩子是無價之寶,永遠記住,所有的東西都可能是別人的,都可能是假的,只有孩子才是真正自己的東西」。

首富用「孩子」這兩個字,道破了一個家庭應該重視的「財產」。

無獨有偶,河南最近對鄉村教師發放「一補兩貼」,購房每平方米優惠不低於1000元,隔空呼應了馬雲對「教育」和「孩子」的價值觀,在全社會對「搞教育」、「養孩子」形成共識後,「買房子」自然會成為過時且「落伍」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5pWHG0BJleJMoPMXR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