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月島主
來源 | 創業投資家
最後的結局究竟鹿死誰手?戰事升級之後,我們又一次提出了這個問題。
「傳球!傳球!」
「射門啊!」
「GOALLLLLLLL!」
隨著梅西一腳世界波,張旭豪和康嘉終於拿下了這一局實況足球的比賽。再一看時間,已經晚上十點多了。
「餓了麼?」
「餓了。」
圖源:餓了麼官網
01:餓了麼的誕生
上述這段對話出現在2008年的五一假期,交大研究生張旭豪和康嘉的宿舍里。
哥倆放假沒幹別的,窩在寢室打了一天遊戲,玩得不亦樂乎,廢寢忘食。直到大晚上兩人都飢腸轆轆,才想起還沒吃飯。
可這時學校食堂早已關門,要到校外去吃哥倆也不願意跑。思來想去,點外賣是最好的選擇,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
學校附近的餐館,要麼是找不到電話,要麼是沒送外賣這個業務,又或者人手不夠,總而言之就是送不成。
因為這一次餓肚子的慘痛經歷,激發了兩人一直以來想要創業的靈感。既然現在送外賣這麼不方便,我們不如就做外賣!
想法一旦產生,便要立即付出行動。張旭豪和康嘉找到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暢聊做外賣的創業想法,意見達成一致之後便立馬籌錢,開啟了外賣項目,命名為「餓了麼」。
圖源:餓了麼官網
最初張旭豪團隊的做法是搜集周邊餐館信息印成冊子,配備統一號碼,讓顧客點餐,然後再由他們去聯繫餐廳,達成合作,替餐廳給顧客送餐。
這是個體力活,幹起來很辛苦。有了一定規模後團隊製作成了餓了麼網站,業務量更進一步,壓力倍增。張旭豪購買了許多電動車,招了許多兼職外賣員,依然人手不夠。高峰時期,張旭豪和康嘉都親自上陣送起了外賣,不論颳風下雨都風雨無阻,夜晚還要和餐廳對帳,確保帳目清晰,除了睡覺之外,幾乎從未停止工作。
努力得到了回報,很快張旭豪便將餓了麼做到交大師生人盡皆知。名聲上來了,勁敵也隨之出現。
小葉子外賣,經營交大附近範圍的另一家外賣網站,融資百萬,財大氣粗。餓了麼用電動車送外賣,小葉子用的轎車,每餐還搭一個荷包蛋和飲料。
補貼大戰,資金處於絕對劣勢的餓了麼難以抗衡。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要另闢蹊徑才有機會勝利。張旭豪的對策是:系統。
張旭豪找到了學計算機的同學合作,花了三個月時間開發出一套網絡餐飲管理系統Napos。餐廳通過Napos可以接單、修改菜單,設置某個菜品售罄等等,比原來手抄模式便利得多。
此系統一出,高效率便捷的特性讓餓了麼備受餐館青睞,張旭豪趁熱打鐵,提出取消抽成,改成包年收費制度,給餐館更多便利,讓老闆更樂意與餓了麼合作。這兩步棋一出,半年時間不到,曾經強大的對手小葉子便銷聲匿跡了。
這漂亮的一仗,讓餓了麼的崛起之路愈發順暢,以交大為中心向整個上海擴散,資本界的大佬也開始注意到了這個神奇的外賣平台。
2011年,隨著獨角獸捕手朱嘯虎拿出了首輪100萬美元投資餓了麼,資本力量的湧入便一發不可收拾。
- 2013年1月,餓了麼獲得經緯中國和金沙江創投領投的B輪600萬美元融資。
- 2013年11月,餓了麼獲得紅杉中國領投的C輪2500萬美元融資。
- 2014年上半年,餓了麼敲定大眾點評的D輪8000萬美元融資。
餓了麼自此進入瘋狂擴張模式,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底,一年間,員工數量由200人到4000餘人,進駐城市從12個到200多個。餓了麼的外賣帝國,已經露出了冰山一角。
也就在此時,一個不速之客找上了門,他們也在日後成為了餓了麼的一生之敵。
02:餓了麼大戰美團
2013年7月,美團的副總裁王慧文去上海見了張旭豪和康嘉,談到了收購的事宜。張旭豪拒絕得很乾脆,「他們還是有敲鐘夢想。」王慧文笑著說。
這一次乾淨利落的拒絕,也預示著餓了麼張旭豪將要面對他一生之中所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美團王興。
彼時王興剛剛率領美團從網際網路的千團大戰中存活下來,野心勃勃地的王興又將目光瞄準了外賣市場。在與餓了麼的合作無功而返之後,2013年底,美團高調宣布進軍外賣市場,美團網旗下的網上訂餐平台美團外賣正式上線。
一場巔峰對決,拉開了序幕。
美團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地推團隊強悍無比,一上線便以平均1.5天開拓一個城市的速度疾速擴張著。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張旭豪迅速做出了應變,跟上美團的步伐,死磕到底。張旭豪坐鎮上海大本營,將全國劃分為九大戰區,每個戰區都配備一定規模的地推團隊,有些重要城市張旭豪甚至親臨現場指揮。不計成本,誓要與美團搶占市場份額。
之前提到的餓了麼瘋狂擴張,一方面得益於資本力量的注入,一方面也要感謝強大的對手美團帶來的壓力。
圖源:餓了麼官網
地推戰餓了麼和美團打了個平分秋色,補貼戰又接踵而至。兩方憋足了勁要一決高下,你貼2塊,我就貼3塊,你滿10減8,我直接免單。餓了麼在燒錢搶份額面前毫不含糊,巔峰時期甚至一天燒掉一千萬。
餓了麼與美團不斷加碼的外賣戰爭,讓兩家始終把持著外賣市場兩把交椅。2017年底,兩家市場份額共占到了外賣市場百分之八十以上,也讓其他想要分一杯羹的外賣平台望而卻步。
正如網際網路圈的那句名言所說: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死了。隨著「老三」百度外賣被餓了麼收購,外賣市場徹底變成了餓了麼與美團的雙雄對決。
最後的結局究竟鹿死誰手?
圖源:海豚智庫
03:阿里入局
正當餓了麼與美團戰得如火如荼之際,2018年,一則爆炸性的消息毫無徵兆的出現:阿里將以95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餓了麼。
張旭豪率領餓了麼與美團大戰數年之後,突然就要出局了?
其實這一切早有端倪可見。
轉折點就在2015年,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隸屬於騰訊系大眾點評放棄了曾經的合作夥伴餓了麼,轉投美團懷抱。
連鎖反應是在合併發生後一個月左右,阿里就從美團退股,又過了1個月後阿里投資餓了麼12.5億美元。而騰訊則開始投資美團。
背後的大佬終於出手,騰訊和阿里在新零售布局交鋒一觸即發。美團轉投騰訊門下,而阿里則入主餓了麼。
圖源:阿里巴巴官網
對於餓了麼來說,與阿里合作,也是一次必然的選擇。與美團在外賣市場上的燒錢持久戰,餓了麼並不占優勢,背後沒有巨頭的支持是撐不下去的。並且外賣業務在一線城市已趨近飽和,想要繼續擴張必須挖掘下沉市場,開發二三線城市,在這一方面餓了麼已然落後於美團,露出頹勢。
況且未來的戰爭更不是簡單的補貼戰爭,而是資源平台全方位的大戰,加入阿里,併入阿里的新零售版圖,可以得到更深度的資源整合和生態支持,是餓了麼獲取更多線上、線下資源最好選擇。
就在這樣的局面下,餓了麼一步步投入阿里的懷抱。收購前,阿里已經成為了餓了麼最大股東,內部擁有一票否決權。這次全資收購,也顯得水到渠成了。
唯一遺憾的是,作為餓了麼創始人的張旭豪,選擇了出局。原阿里健康 CEO 王磊擔任新公司 CEO,開啟餓了麼的全新進程。
歷經十年的創業生涯,張旭豪在新時代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之後,默默放下了槍桿,也為他與王興的對決畫下一個不圓滿的句點。這是幸運還是不幸呢,張旭豪或許是無奈的,不過能在這場曠世對決中全身而退,也足夠了。
圖源:阿里巴巴官網
我們談回到餓了麼,如今餓了麼已被阿里收購一年半之久,變化是明顯的。新任CEO王磊接過張旭豪手中的接力棒,一上任就甩出了三板斧繼續向美團開戰。
在內部,餓了麼迅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設置城市經理制,培養本地化團隊,並迅速接入阿里的體系化管理,同時打通與阿里經濟體的流量。
對外方面,先是在去年夏季7月到9月,餓了麼投入 30 億補貼打響「夏季戰役」;接下來餓了麼與口碑合併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而後開啟上山下鄉計劃,欲在下沉市場與美團相爭。
外賣市場戰火重燃,在資本大佬的強勢入局之下硝煙升級,時至今日餓了麼與美團依舊處於激烈的肉搏戰之中。阿里攜手餓了麼來勢洶洶,奮起直追,但美團在下沉市場建立的優勢也不會被輕易攻破。
最後的結局究竟鹿死誰手?戰事升級之後,我們又一次提出了這個問題。答案只有等時間與市場來檢驗了。
作者簡介:月島主,博古通今的財經達人,探索品牌背後的故事,解讀行業崛起的奧秘。
資料來源:
- 36氪:《阿里戰美團:仇敵的交鋒|深氪》
- 經濟觀察報 劉遠舉:《餓了麼被阿里收購 張旭豪的選擇對嗎?》
- 碩士博士圈:《【創始人必讀】餓了麼:張旭豪親述創業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