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2019年日本修士秋季入試總結報告出爐

2019-10-30   東京學術塾

前 言

為了方便剛開始接觸日本讀研的各位同學和家長能夠在看這篇文章時更容易理解,我們先對日本留學的一些名詞和國內對應的關係和解釋加以說明。

東京學術作為一個以大學院修士直考為核心的私塾、一個留學輔導機構,不單單是合格人數,合格率也應該受到所有公眾的監督。所以我們把最真實的合格情況,進行公布。

下文是關於東京學術學員2019年修士秋季入試合格情況和數據剖析,內容比較多,志望日本讀研的同學們請耐心閱讀並且對比自身情況,作為今後留學計劃的參考。

1 總體情況

2019年秋季入試,東學應考生一共41名,通過夏天的考試,已有30名同學獲得修士合格通知書,合格率達到73.17%。

以下是30位合格同學的合格情況。

2 關於修士直考

通過上面的表格,不難發現,東京學術的合格修士的學員中,直考學員25名,語言學校學員4名,研究生在讀學員1名。整整有25名學員,通過直考,直接考入名校的修士。

相信很多對日本考研進行過調查的同學,會從99%的機構得到直考非常非常難、甚至乾脆說日本大學不讓直考這種根本性錯誤的信息來誤導學生。而東京學術,更想做那99%以外的1%。

東京學術也不否認直考的難度,但是真的有說的那麼難嗎?

修士直考的難度在於:

1. 沒有日本前期過渡語言;

2. 考學情報難以獲得;

3. 一部分專業,各個學校考點不一致,確實不適合直考。

所以,在日語過關、報考專業在東京學術目前開設專業範圍內的前提下,只要有一個良好的輔導和輔助,直考是完全不亞於語言學校和研究生模式。而直考可以大大減少成為修士前的花費和時間。

接下來,我們詳細來看一下,我們以直考為主力的同學們,取得的是一個怎樣的成績。

3 關於合格院校分布

比起QS等國際排名,我們國內更多會以C9、985、211等形式來劃分我們本國大學的檔次。日本也類似,日本習慣將本土大學大致劃分為SS、S、A、B、C、D、E、F等8個等級。

在日本760餘所學校里,等級分布如下。

東京學術30名同學的合格院校分布:

最客觀地講,今年東京學術以直考為絕對主力的夏季考應考生41名中,30名(73%)考上日本前10%的大學,26名(63%)考上日本前5%的大學,24名(59%)考上日本前1.5%的大學,15名(37%)考上日本前0.4%的大學。

這樣,還能說直考是不可能的嗎?

4 關於生源背景

或許有很多人會認為考上日本名校一定是國內背景非常突出,而直考更必須是學霸中的學霸才能考。真的是這樣嗎?

東京學術41名考生的出身份布如下:


乍一看,985、211的同學,基本集中在S級以上,而雙非則在各個梯隊都有分布。但是我們同樣發現,有985、211未合格的,也有雙非考上S級的。理由也簡單,日本考修士注重筆試和面試,背景會被弱化,所以不是簡單的「國內什麼水平,去日本就是什麼水平」。

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懂,如果把考修士比作一場長跑,考生大致會有四類:a. 勤奮的兔子;b. 懶惰的兔子;c. 勤奮的烏龜;d. 懶惰的烏龜

最後能跑到終點的,一定是a和c。而a和c的共通點是勤奮,而不是兔子還是烏龜。這就是日本考修士。這樣,還能說直考一定是要優秀的出身嗎?

5 關於合格率

本文一開始有強調過合格率,60個學生去考,考上15個,對比10個學生去考,考上5個,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5是大於15的。

上文有分析了東京學術的合格率,但合格率的高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日本整體考研就是簡單到所有人都是名校,那東京學術的合格率就是低的,所以要有參照。

因為東京學術,學員相對較少,個別學校考試人數僅1~2人,樣本參考意義較小。所以我們比較單場考試人數大於5人,樣本相對有參考意義。

京都大學

註: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科高度專門人才養成項目無需面試

東京大學

註:整體考試人數未知,但以這兩年經驗來看,不會低於150人,甚至接近200人。

一橋大學

大阪大學

顯然,在大部分頂尖院校的合格率在20%~30%的背景下,東京學術的學員可以保持在30%以上,甚至60%以上。這樣,還能說直考的合格率極低嗎?

6 總結

19年雖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還有上升空間,東京學術完全可以更好!

日本考修士,並非一成不變。單就今年,東大,京大,一橋,早大,慶應,筑波都對今年或者明年的入試製度和要求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調整。所以東京學術也會根據學校的調整來進行調整。

同時,經過這次夏天的考試,東京學術也發現了些問題。


問題1:東學學員的筆試能力遠強於面試能力

面試環節考察的內容,除了研究計劃書之外,日語能力是一方面。另外大家最容易忽視的是日本面試時的一些細節,比如穿著。西裝尺寸過大,領帶襪子搭配不合理等也是我們今年發現的問題。短短10~15分鐘的面試,第一印象如果不好,10~15分鐘,又能挽回多少?


我們的對策:

a. 增加日籍老師授課的日語口語課,直考學員7月赴日之後,立即進行日語口語,面試口語的課程;

b. 其實對於已經本科畢業,選擇考研的同學而言,身份上應該是從學生開始向社會人過渡。所以今後的面試輔導,除了日語口語,專業問題外,將會加強面試禮儀,更多地加入商務禮儀的規範來對學員進行輔導。


問題2:7月上旬就進行考試的學校,我們的成績不理想

雖然大部分學校的考試是在8月中旬之後,但是也有個別學校考試時間在7月中旬之前,包括熱門的早稻田經濟學研究科,同時近年考試人數急劇增加的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研究科,明年開始,也將在7月上旬進行考試。

而東學直考學員,在國內期間通過網絡課程學習,到6月底、7月初到日本參加線下衝刺課程。我們發現,學員過度依賴衝刺課程。導致7月的考試,拿不下!


我們的對策:

a. 從教務端加強對學員在國內期間的監督。通過加大收發筆記,作業和考試的頻度來提高學員的緊迫感。

b. 從課程端增設基礎,比如數學基礎課。同時,一些比較難的課程,拉長學習周期,合理化學員的學習規劃,一層一層地造樓。而不是僅靠最後的突擊造出空中花園。


問題3: 研究意識始終薄弱

不可否認,中國學生的應試能力極強。但是在研究意識,也就是寫研究計劃的時候,定題環節就成為一個難以越過的坎。最後拖字訣,研究計劃草草了事。

而日本考研,雖然筆試及其重要,否則我們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成績。但是如果想求拔高,求穩,研究計劃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環節。


我們的對策:

a. 邀請往屆的學員為在讀學員開分享會,介紹日本各專業目前前沿的研究課題和主流方向,培養在讀學員的研究意識。

b. 改變以往等學員提出問題的習慣,定好時間節點,強制學員利用直考課程的1對1課時,儘早確定研究課題,提供相關論文和材料便於學員在確定的研究課題下,做深入了解。最終完成一篇高質量的研究計劃。


最後祝本次夏季考成功合格的同學未來到了大學院要繼續加油!未能合格的同學也不要氣餒,夏季考的失利不代表最終的結果。再接再厲,把握住冬天春季入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