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叫養生?這是一篇驚醒無數人的文章,值得一讀再讀!

2019-12-16     琴姐聊健康



養生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如何保養五臟呢?

關鍵是2點:

第一:供應五臟的能量即氣血要充足。

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氣血」二字,我們身體的一切疾病,都是氣血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小到發燒、感冒,大到腫瘤、血栓,這些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氣血不暢、氣血不足。

人體就是靠氣血在供養著,氣行血行,氣滯血淤。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就會健康長壽,否則人就容易得病。只要氣血和順,人體自然不會出問題。


所以我們說,養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養氣血。氣血通調則身體無恙,百病不生;氣血不調則怪病不斷,痛苦不堪。

所有身體問題的調理都要靠通暢氣血、補足氣血來實現。只要我們把氣血補足,人體的自愈能力就會自動開啟,發揮作用。氣血是人的後天之本,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髮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

氣血又該如何養護呢?

一、減少消耗氣血的行為

1、熬夜

現代人大多數都有熬夜的習慣,尤其是長期的熬夜是損耗氣血很嚴重的一個行為。

人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是養氣、養血的時候。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睡覺是補氣血最根本的途徑,熬夜也就成了損耗氣血最直接的壞習慣。

2、飲食不當

油膩的食物、暴飲暴食、冷飲、飲食不規律是很傷氣血的。脾胃是氣血運行的根本,身體吸收營養物質的靠的正是脾胃。脾胃受到損傷,人體就無法吸收五穀精微,氣血的來源就隨之減少。


3、精神壓力大

身體上的疲倦傷氣血,精神上的疲倦更是如此。這就和中醫上面鬱結之氣傷肝是一樣的,長期的抑鬱、情緒低落都會導致身體裡面的氣鬱結起來,以及周身血脈運行不暢。

中醫認為,負面的情緒是很傷身的,憂思傷氣血、憤怒傷氣血、生氣傷氣血、過度的興奮也是消耗氣血的。這種經常性的情緒上面的壓力,會造成精氣虧損,血流不暢,隨之而來的就是臟腑功能的減弱,體質的下降和免疫力的衰退。

二、補充氣血

1、通過食物來補,如:小米粥加紅糖,小米有補養氣血的作用,補脾胃的作用。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所以吃小米是最好的。紅糖中醫認為是熱血的,所以紅糖是可以補血的。一個補氣一個補血,所以小米加紅糖,可以補充我們的氣血。


2、一些中醫的理療方法也是可以補充氣血的,比如艾灸,針刺,雷火灸等等。​

3、一些體育鍛鍊也是能夠讓體內的氣血充盈,比如一些有氧的運動,包括爬山,登自行車,慢跑,游泳等等,都是對於人體氣血的豐富有較好的效果。

所以氣血的補充很簡單,只要飲食,運動,用藥相互結合,相信就能夠對於氣血虛弱得到良好的緩解。

第二、供應五臟氣血的經絡通暢

氣血運行的通道是經絡,氣血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堵在那裡,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將堵塞的經絡打通。所以,中醫最強調的一個詞就是「疏通經絡」。

如何保持經絡通暢?

一、避免引起經絡不通的行為


1、久坐少動、長期伏案工作,使身體肌肉缺乏運動,血液循環減慢容易引起經絡堵塞。

2、長期處於空調環境,特別是夏天長期在冷空調中容易引起經絡不通。夏季天氣炎熱身體出汗本身是一個排毒的過程,冷空調使身體出汗排毒減少,還容易使寒邪侵入身體。寒主凝,是最容易引起經絡堵的原因。

3、經常生氣容易導致經絡不通,生氣會影響氣機順利運行,氣滯則血瘀。

二、疏通經絡

1、按摩頭皮

按摩頭皮可以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攝氧量,有利於大腦皮質功能的調節。對於亞健康、精神壓力大的人可以消除緊張、焦慮,解除疲勞,使大腦獲得充足的精力,對於老年人還可以延緩或者治療失眠、耳鳴、耳聾、頭暈等症狀。

還可以治療神經性頭痛,特別是偏頭痛,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對於中風、腦出血等等引起的頭痛有一定緩解作用。


2、頸椎操:米字操

特別是對於經常久坐辦公室、久坐電腦前的人群空暇之餘做做頸椎操,能夠起到加速頸部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痙攣、增強頸部韌性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頸椎操雖然有預防頸椎病的效果,但主要適合長期伏案工作和輕度頸椎病人群,頸椎病症狀較重的患者要慎用。

3、握拳運動

根據中醫理論,手部有6條經絡,同心、心包、肺相連的是「陰經」,同大腸、小腸、三焦相連的是「陽經」。

反覆做握緊拳頭又迅速放開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流通,促進新陳代謝,強化內臟器官和大腦功能,健身健腦,對高血壓、糖尿病、哮喘、失眠等老年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4、泡腳按摩足底

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人的臟腑器官與足底穴位是一一對應的。足部按摩通過反射區促使大腦傳導信號,改善人體內分泌和血液循環,調節生理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sevJm8BMH2_cNUgEN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