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汽車及零部件類投訴量激增25%

2020-02-27     汽車行業大事件

中消協日前發布的《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汽車及零部件、服裝、食品、通信類產品、鞋等居商品投訴前五位,其中投訴排名第一的汽車及零部件類投訴案例達到34,335件,同比去年激增25.1%。

  中消協日前發布的《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汽車及零部件、服裝、食品、通信類產品、鞋等居商品投訴前五位。其中,投訴排名第一的汽車及零部件類投訴案例達到34,335件,同比去年激增25.1%。

  據悉,汽車類投訴涉及到汽車銷售中各個環節,除了質量問題、購車合同爭議、售後服務問題外,中消協發現,經營者常常捆綁銷售車險誘導消費者貸款。消費者購買優惠車輛過程中,部分經營者要求必須在4S店購買車輛保險和辦理貸款,在指定的保險公司投保,有時還要消費者交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保險押金。

  以下為消費者投訴熱點:

  一是產品質量問題多。投訴大部分反映在汽車零部件上,如發動機、變速箱等主要部件屢現故障。

  二是購車合同爭議大。經營者簽訂合同明顯有利於經營者,甚至是違反法律規定,排除消費者主要權利,在合同條款中對於消費者和銷售商在權利義務約定上不明確、不對等,違約後承擔的賠償責任不清,消費者不能按照合同有效維權。

  三是售後服務問題。故障不能一次性修好,出現返修狀況,或故障多次維修卻不能徹底解除,維修不出具明細等。

  四是檢測舉證維權難。汽車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舉證難、鑑定難、求償難。

  五是捆綁銷售車險和誘導消費者貸款。消費者購買優惠車輛過程中,部分經營者要求必須在4S店購買車輛保險和辦理貸款,在指定的保險公司投保,有時還要消費者交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保險押金。

  六是二手車消費信息不實,經營者隱瞞實情銷售。為了收益最大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二手車交易經營都存在不履行真實告知義務,甚至私改里程、隱瞞車輛真實情況的現象,將水淹車說成是無水淹、將出過大事故的汽車說成是小磕小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ew8iXAB3uTiws8KvX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