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出創業精氣神 干出發展新天地】外部幫扶篇:結成「一家親」 合力「拔窮根」

2020-04-19     紅河發布



朝陽初升,陽光傾瀉而下,衝破清晨的薄霧。教室里傳出琅琅讀書聲,產房中傳來新生兒啼哭,鄉村裡「叮叮哐哐」地建著新房,田地里忙碌的村民唱著勞動的號子……各處的「音符」匯聚,共同譜寫出一曲金平縣脫貧路上的動人旋律。


外交部援建項目——金河鎮馬鹿塘小學教學樓


旋律的作者,有戮力同心的金平縣幹部群眾,也有從各地遠道而來,齊心助力金平縣脫貧攻堅的一個個「親人」—— 外交部、上海市長寧區派駐的扶貧領導幹部和援滇教師、醫生,還有省、州掛聯幫扶單位幹部職工及其派出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他們像螺絲釘一樣,緊緊地釘在這片土地上,和當地群眾一起,向貧困宣戰!


外交部援建項目——馬鞍底鄉石頭寨村


教育扶貧 讓山里孩子放飛夢想


「喜歡朱老師的小粉絲們坐好了,小眼睛要看著誰?」


「朱老師!」2019年12月12日,在金平一小二年級6班的教室里,上海市長寧區骨幹教師朱文輝正在上語文課。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語調溫柔的老師,目光炯炯地注視著講台。


上海市長寧區骨幹教師朱文輝正在給金平一小的學生上語文課(圖片來自金平一小)


對於山裡的孩子們來說,知識是他們實現夢想、改變家庭貧困現狀的最好出路。在攜手奔小康的路上,改善貧困地區教育現狀,為孩子們爭取更多、更優的教育資源,是幫助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的重要一步。


懷揣著同樣的目標,2019年2月27日,朱文輝作為援滇教師從上海來到金平。除了每周14節至17節課時的教學任務,朱文輝做得更多的是帶頭開展教學研究,為教師們帶來教學上的新方法和新理念。短短10多個月的時間,朱文輝的足跡已遍布10多個鄉鎮,為老師們開展示範課教學,並為金平一小的108位教師一一寫下聽課意見。


上海市長寧區骨幹教師朱文輝在教研活動上做教學分享(圖片來自金平一小)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2019年4月23日,長寧區開啟了「網際網路+課堂」的新模式,「長寧-金平對口幫扶共享課程雲視課堂」在金平一小正式開通。通過「雲課堂」系統,地處邊疆的金平縣馬鞍底鄉中梁小學、金平縣第一小學能同步和對口的上海市長寧區玉屏南路小學遠程連線,打破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讓貧困孩子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長寧—金平對口幫扶共享課程雲視課堂」在金平一小正式開通(圖片來自金平一小)


2019年4月11日,紅河學院電子圖書館助力金平縣教育扶貧項目啟用,為孩子們架起了通向遠方的知識橋樑。縣內所有開通網際網路的城鄉中小學均可免費、無障礙地訪問紅河學院圖書館180餘萬冊電子圖書。金平縣中小學的孩子們從此擁有了一座「大學圖書館」。


紅河學院電子圖書館助力金平縣教育扶貧項目啟用


2019年以來,紅河日報社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為沙依坡鄉土馬小學募集捐贈校服和兩萬餘冊圖書,聯繫愛心人士為阿都波小學、金水河小學和嘎俄迷小學的孩子們捐贈586件棉衣……社會各界的幫扶源源不斷地向此匯聚,為金平縣的教育扶貧工作注入一股股暖流和力量,也為山區孩子每一個夢想的實現插上翅膀。


醫療扶貧 除去「病根」再拔「窮根」


對於醫療資源緊缺的貧困地區來說,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脫貧攻堅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醫療扶貧也因此成為外部幫扶力量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


自2016年5月結對幫扶以來,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已先後派出8輪36名專家入駐縣人民醫院結對幫扶,上海市長寧派出2輪6名專家對金平進行結對幫扶。「在上海醫生的指導下,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等大型手術實現了零的突破,孕產婦死亡率降為零。」縣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高翠梅介紹,「以前我們缺乏技術和設備,遇到此類病症,病人需要到州內或省內的大醫院看病,醫療支出相應提高。現在縣內就可以診療,能為患者省去一筆路途上的花銷。」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醫生下鄉義診


2019年4月19日,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醫生王征來到金平縣人民醫院,開始了醫療援建工作。義診、講座、優化常見病診療規範……王征的忙碌和傾囊相授,讓縣人民醫院內二科主任白世光感動不已。「在上海醫生的幫助下,我們解決了以往一些醫療技術上的困惑,甚至還挽救了一個急性酮症酸中毒的7歲男孩的生命,這對交通不便的邊疆地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改變。」白世光說。


上海醫療機構為村民提供健康體檢服務


除了醫療專家方面的人才支援,上海市長寧區投入資金共計1100萬餘元建設醫療衛生項目,僅2018年就援建6個村衛生室,惠及5個鄉鎮6個村委會的3517戶農戶,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醫療治療和防疫保健服務。此外,長寧區衛健委下屬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還和金平縣13個鄉鎮衛生院實行一對一的結對幫扶,進一步補齊了金平縣醫療衛生事業基礎設施和人才建設短板,讓當地群眾在「除去病根」的基礎上,朝著「拔掉窮根」的目標再邁進一步。


整村推進 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金平縣老集寨鄉丫口遮村委會中寨村是彝族傳統村落,因為深居大山,「行路難」成為中寨村發展落後、農民增收困難的最大原因。


「以前下雨就要扛著鋤頭去挖路,不然摩托車都沒法走。」中寨村黨總支書記普路發回憶說。


村寨里陳舊的道路,出行困難


上海援滇幹部、金平縣副縣長高斌華說,讓人「眼閉緊、腳蹬緊、手拉緊、背繃緊、牙咬緊」的「五緊路」成了脫貧攻堅中一個較大的阻點。這樣的路,不僅村民怕,還嚇哭了來這裡做公益活動的愛心人士。


「要脫貧,必須先修路!」


2019年,長寧區出資910萬元,金平縣籌資1200萬元,將老集寨鄉到丫口遮、大竹棚等5個村委會的路修建為5.5米寬的水泥硬化公路。



上海援建項目——老集寨鄉到丫口遮、大竹棚等5個村委會的道路硬化項目


隨著一條條道路的通暢,村民的生活也迎來了新變化。「路通了,建房用磚的運費從1塊多降為3毛錢,村裡三分之二的人家建起了新房。」普路發說,「黨和政府已經幫我們做了很多了,現在路修好了、路燈亮了、房子建好了,接下來的幸福生活就得靠我們自己奮鬥了。」通過「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模式,上海市對口支援丫口遮村產業項目,發展生態雞養殖、茶廠和茶葉技改等產業項目,促進貧困戶產業穩定持續發展。


路通後,上海市援建茶葉產業項目,促進貧困戶增收致富


心手相牽,砥礪奮進。在金平縣各個角落,隨處可見一個個帶著「外部幫扶」印記的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落地開花結果——


外交部工會捐贈圖書,為孩子們架起了通向遠方的知識橋樑


自1992年以來,外交部先後派出18任扶貧代表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和兩任駐村第一書記,累計為金平縣籌集幫扶資金2.27億元,實施溫飽、教育、衛生、整村推進、產業、人員培訓等7類879個項目,受益37.17萬人,幫助減少貧困人口6.1萬人;


外交部援建項目——銅廠鄉衛生院


24年來,上海市長寧區累計為金平縣投入幫扶資金2.56億元,組織實施11類398個項目,受益5.88萬餘戶22.56萬餘人,帶動減貧7.65萬餘人;


上海市長寧區助推金平縣脫貧攻堅工作


省政府外事辦公室自2015年10月定點幫扶金平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440.08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11個,受益848戶4166人,減貧229戶1148人;


2016年以來,30家省州掛聯單位累計為金平投入資金8084.92萬元,實施幫扶項目484個,受益28788戶12.01萬人,減貧6916戶3.06萬人;


……



外交部發揮資源優勢,發起「大愛無國界義賣活動」,每年協調安排金平縣招商引資部門、縣內龍頭企業每年參加義賣活動,助推金平縣決戰脫貧攻堅


外部力量的幫扶,讓金平縣決戰脫貧攻堅的信心倍增。雙向互動、乘勢而進、借力發展,金平縣認真銜接並落實各類扶持政策和措施,發揮1+1≥2的集成效應,與各級各界幫扶力量一起,合力澆灌出脫貧攻堅的幸福之花。



外交部通過「外交扶貧」微信公眾號和「外部扶貧」官司網推薦金平縣當地的特色產品,為金平縣特色農產品提升知名度,拓展銷路,並幫助建立農特產品的行業標準


記者:李松華 朱薇 車安達 吳富水

圖片由金平縣委宣傳部提供、部分圖片來自紅河日報素材庫

責編:普薇 實習編輯:金賢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PYnknEBiuFnsJQVX1_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