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記者從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獲悉,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於11月1日揭曉,由江西廣播電視台刊播的電視消息《江西余江:「1元門診」》獲得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6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5件,一等獎60件(含10件新聞名專欄),二等獎108件,三等獎173件。
據了解,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批准常設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自1991年開始評選,每年評選一次。設獎數額不超過350個。其中,一等獎不超過63個(包括10個新聞名專欄),二等獎106個左右,三等獎181個左右。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關乎百姓福祉,更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記者在走基層中發現,鷹潭市余江區正在探索「1元門診」免費醫療模式,繳納城鄉居民醫保的居民,只要交1元就可以在村級門診治病,這引起了記者極大的興趣。通過半個多月的深入調查採訪,記者挖掘出余江村級醫療改革中醫藥分開、績效考核和保險托底三大步驟,和財政沒有增加1分錢負擔、老百姓減負2000多萬元和村級門診人次增加50%的「三贏」效果。報道抓住「1元門診」實現全覆蓋的新聞事件,層層深入剖析制度的設計原理,以期為全國醫改提供一條可複製的經驗。
節目播出後,得到我省醫療行政管理部門、醫療機構的高度關注,多個考察團深入學習調研「余江模式」,認為打破了單個部門推動的慣性思維,開拓了思路;吸引多家媒體轉載和跟進報道,挖掘余江的典型經驗,形成了媒體二次聚合傳播的強大影響力,有網友留言「希望這樣的好政策能人人享受」;該報道獲得第二十六屆江西新聞獎一等獎。
主題重大,立意深遠,作品很好地反映了基層社會貫徹落實中央醫改精神自下而上的探索,回應了群眾呼聲,體現了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採訪深入,環環相扣,是新聞工作者加強調查研究,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生動示範,體現了主流媒體的引導力。邏輯通暢嚴密,語言生動接地氣,是新聞工作者落實「三貼近」和做好「走轉改」的精品力作,傳播力強,社會反響好。
來源:掌上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