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舉旗斬蛇沛公忙,籬下棲身擁楚王。兵進咸陽奪玉璽,大風起處血飛揚——《起兵反秦》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沒有採取休養生息的方式,而是採取了同之前一樣的治國方式,繼續嚴刑峻法。但這樣的治國方式,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在秦始皇死後,沒什麼威信的胡亥繼位,立刻就鎮不住天下的局面,無數民眾揭竿而起,天下大亂,之後便進入了楚漢爭霸時期。也正是在這段時期,誕生出了延續至今的象棋,象棋就是以楚漢爭霸時期為背景的。那大家知道象棋中的「將帥」為什麼不能見面嗎?這也和楚漢爭霸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有關。
一、項羽的脅迫
現在據一些專家考證,象棋有可能是韓信或者張良發明的,不過對於這個結論,現在依舊有著一些爭論。有一些專家認為,象棋是由後來者發明的,只不過是借用了楚漢爭霸的一個背景。這兩種說法現在一直有著爭論,但由於間隔的時間實在是太久,雙方誰也拿不出真正有力的證據來,這個爭論也就持續了下去。雖然象棋的來源有著爭論,但是關於象棋中一些規則的來源,大家還是比較認同的,就比如說「將帥」不能見面。
在楚漢爭霸時期,有一次劉邦和項羽率軍對峙了起來,此時雙方實力在伯仲之間,誰也拿不下誰,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這個時候兩邊都在尋找著破局的方式,最先找到破局的是項羽,他把劉邦的父親綁了過來,準備以他為人質,來逼迫劉邦就範。當時項羽將劉邦父親押送到了廣武山,而劉邦就在山的那一邊,他對劉邦喊道:你早點投降吧,如果再不投降,就把你父親扔到鍋里給煮了。
二、劉邦的應對之舉
此時壓力全部來到了劉邦這邊,但他也不是一個善茬,面對項羽的威脅時,毫不在意,所以這樣回應道:當初我們倆一起反秦,還結為了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是真煮了咱們父親,那記得分一杯羹給我。項羽聽到劉邦如此無賴的回應,心中也是大怒,當時就準備將劉邦父親斬了祭旗,不過好在此時手下前來勸告,說大王你這樣拿兄弟的父親來威脅,實在是上不得台面。項羽想了想,好像是這樣,也就打消了這樣的想法。
這件事也就這樣結束了,但戰爭仍在繼續,雙方依舊面臨著極大的壓力。相對的來說,項羽的壓力更大一點,原因也很簡單,他這次是勞師遠征,後勤有點跟不上。於是又開始思考破局的辦法,很快就又想到了一個計策,項羽讓人送了一封信給劉邦,信中的內容是他希望自己和劉邦來一場決鬥,誰贏了這場決鬥,天下就是誰的。
劉邦在接到這封信後,壓根就沒當回事,他還沒有那麼想不開,跑去和項羽決鬥。結果到了第二天的時候,項羽滿懷期望的希望看到劉邦出來和自己決鬥,結果劉邦壓根就沒出來,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開始大罵劉邦,說他沒膽子,是個縮頭烏龜。劉邦是何等人也,怎麼可能會被這麼幼稚的激將法給激怒,反而還面帶微笑地看著項羽。
三、雙方簽訂合約
看著微笑的劉邦,項羽越來越氣,於是就抄起了手中弓箭,對著劉邦射了過去。劉邦也沒有想到項羽會射自己一箭,再加上兩軍相隔的距離很遠,一般也射不過來,所以劉邦毫無準備。但項羽的箭法強的可怕,幾千年下來,都找不到幾個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再加上劉邦又沒有準備,所以這一箭,直接在千軍萬馬之前射中了劉邦。
劉邦當時感覺到了一陣鑽心的疼痛,但這個時候他還在自己的軍隊面前,不想被將士知道自己被項羽給射中了,這樣太傷軍心。於是就忍痛將這隻箭拔了出來,然後還嘲笑項羽,說他只射中了自己的腳趾頭。事實上這隻箭幾乎要了劉邦的性命,只不過他用自己的意志克制住了疼痛而已。後來項羽看這場戰鬥應該是打不贏了,於是就與劉邦簽訂了和約,雙方約定以廣武山為界,就此修兵,這也就是楚河漢界的由來。
結語
在這場戰爭結束後,所有的將軍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在戰場之上,最高將領直接站在三軍前面,如果對面有一名強大的弓箭手,一箭把最高將領給射死了,那麼對於戰場的局勢將是極為嚴重的。在此基礎上,也就衍生出了在戰場之上將、帥不碰面的規則。後來隨著象棋發展得越來越好,這條規則也成為了象棋的規則。
參考資料:
《起兵反秦》
《楚漢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