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短數十載,最緊要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亦舒《美麗新世界》
說到針線活,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釘紐扣、換拉鏈、衣服開線了補一補。但是,你見過縫補幾百萬豪華敞篷車的嗎?在杭州就有這樣一對母子,給敞篷車做過針線活。
母親王素珍今年50歲,兒子董懷利28歲,他們在商圈擺小攤,靠著縫縫補補過日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織補的生意越來越少,母子倆只能在縫補水平上下功夫,確保每個顧客被縫補過的衣物都找不到縫過的痕跡。
青島韓先生的車價格不菲,車篷卻被颳了幾個小洞,如果更換車篷需要四十萬元,韓先生為此很苦惱,偶然間聽說王素珍母子縫補手藝好,於是開價一萬元並包食宿,邀請母子倆為其縫補車篷。價格雖然很誘人,但王素珍母子卻猶豫了,因為縫補敞篷車耗時耗力,且考驗技術。但韓先生一再堅持,母子倆被他的誠意打動,飛去青島為韓先生補車。
車篷的破損位置,位於左側敞篷頂角處,縫補時需要一直保持半匍匐的姿勢。經過兩天的努力,十幾個小時的縫補,母子倆終於完成了這項工作。針腳細膩整齊,不仔細看,仿佛這就是車篷原來的布料,韓先生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
這件事不脛而走,母子倆名聲大振,也從中發現了新的商機。除了敞篷車,母子二人還縫補過LV、Dior等奢侈品,因為手藝精湛,各種奢侈品生意接踵而來。母子倆不但上了當地的報紙,還成了網紅,更多的客人慕名而來。
現在,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服務,買東西靠電商,吃飯叫外賣,線下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但是母子二人的小攤,卻一直生意興隆。他們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針一線地縫出了一個家,買下了一套房子。
我們盛讚偉大、歌頌奇蹟,可一針一線,又何嘗不是一種細膩之美?也許越是平凡小人物,越有可能是生活哲學家。他們明白,事業沒有大小之分,用心經營便是最好的事業。
作 者:潘詩勤
主 播:袁弘謹
出品方: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報刊社
武漢市紅十字會
專業支持:漢口學院傳媒學院
總出品人:金寶傑 陳耘
總編輯:呂進福
總監製:王鶴 王超
總製作人:張皓靜 陳行
編輯部主任:余振權
責任編輯:陳曉亞 謝雲鳳 耿艷菊
稿件統籌:劉馨芫
音樂編輯:王超、陳行
平台統籌:李忠黎
平台管理:鄧小翠 馮慧 張立光
來源:《博愛》
編輯:李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