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則公益廣告曾催淚無數:兒子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的父親吃飯,吃完後,父親抓起盤中的兩個剩餃子放到口袋裡說,我兒子喜歡吃,給他留著。江蘇徐州人房麗在母親患上老年痴呆症後,再看這則廣告,忍不住淚流滿面,因為她能夠感同身受。
2005年冬天,房麗的父親突發腦中風住進醫院,在醫生的全力救治下,總算脫離了生命危險,卻從此落下了偏癱的後遺症。
父親病倒後,房麗的母親再也沒有笑過,常常默默地流淚。在房麗的印象中,母親是一個精明強幹的人,曾擔任過幼兒園園長,除了房麗出嫁,母親從沒流過眼淚。
父親出院後,房麗將父母接到家中。母親天天變著花樣為父親做好吃的,有時牽著父親去公園散步,有時在家裡幫他揉胳膊捏腿,一刻也不離開父親。可是,父親終究沒能好起來,兩年後,父親脖子以下失去了知覺,癱倒在床,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這一次母親反倒沒有哭,她每天將飯菜端到床邊,一口一口喂父親吃,嘴裡念叨著:「你好好活著就好,我喂你十年、二十年都願意。」
從那時起,房麗的母親再也不讓三個孩子插手照顧父親,「讓我來,你爸喜歡一口飯一口菜,只有我懂他。」每次房麗端起父親的飯碗,都被母親「無情」地「攆走」。
2008年10月,父親的病情再度惡化,離開了。此後,母親的話更少了,常常將父親的照片抱在懷裡懷念過去。為了轉移母親的悲痛,房麗的弟弟打算接母親去外地住一段時間。母親卻莫名生氣了,飯也不肯吃。一向和藹可親的母親突然變得易暴易怒,房麗都不知所措,跟母親說話時,不得不小心翼翼。
後來,房麗發現母親的記憶力明顯沒以前好了。有一天,她和母親去超市,母親念叨著想買山楂,卻拿了一包桂圓,還說這就是山楂。還有一次,母親去社區看錶演,竟是被警察同志送回來的,因為她忘了回家的路。
房麗有點擔心母親,便帶著母親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母親患了阿爾茨海默症,目前這是個世界性難題,沒有根治的辦法。
那個夜晚,房麗一點睡意也沒有,往事一幕幕湧上她的心頭。從小到大,母親一直是她崇拜的人,字寫得漂亮,琴彈得動人,還會做衣裳。小時候,姐弟三人的衣服全是母親一針一線做出來的。想到這些,房麗的眼淚洶湧而出,她暗暗告訴自己:時間奪走了母親的記憶,我要用加倍的愛償還。
2
母親患病後,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犯糊塗時,母親時常「折磨」房麗。
一天凌晨,母親突然起床,急匆匆地收拾包裹,說要回老家。房麗急忙勸阻母親,母親才答應不回去了;到了中午,母親又拿起包裹說要回老家,房麗再次耐心勸說母親;到了晚上,母親又吵著要回老家,房麗快要崩潰了,好話說了一大堆,一直到深夜十一點,母親才罷休。
房麗想,母親可能是想念老家的親人了,於是陪母親回了一趟老家,挨個拜訪了母親的兄弟姐妹,可是母親並不認識他們。房麗一一介紹,母親激動地拉著親人的手,一遍一遍地問好。然而半個小時後,母親就會再次詢問這個人是誰,那個人是誰,房麗只好重新介紹,母親又一次拉著親戚的手問好。
一天夜裡,房麗在一陣刺鼻的氣味中醒來,她迷迷糊糊地起身,發現母親正蹲在臥室里大小便。房麗趕緊下床,扶母親去衛生間,幫她沖洗身體,換乾淨的睡衣。
第二天晚上,房麗將手機鬧鐘調整為每小時響一次,可鬧鐘一響,原來睡得正香的母親卻被吵醒了。房麗只好關閉鬧鐘,想了一個更好的辦法:買回一串小鈴鐺,系在母親手腕上,一旦母親夜裡有什麼動靜,鈴鐺就會將房麗「吵」醒。
母親的病情不斷加重,變得越來越怕水。夏天,幫母親洗澡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每次房麗帶母親去衛生間,看到盆里的水,母親都會嚇得往後退。有一次,房麗幫母親洗頭髮,一開始母親挺配合,可洗到一半,母親突然往外跑,衛生間地面濕滑,母親摔了一跤,房麗心疼地直掉眼淚。
到2014年下半年,母親已忘了很多生活習慣,竟然不會刷牙了,常常拿著牙刷去刷杯子。房麗只好站在旁邊,一遍一遍示範怎麼刷牙。母親還越來越不愛喝水。房麗給她倒的任何茶水或湯汁,她都拿到陽台上「澆」花。房麗只好將母親當成嬰兒,拿小勺子一口一口喂她喝。
一天,房麗的表姐來看望母親,臨走,房麗送表姐下樓,回到家裡,發現母親不見了。房麗和愛人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只好求助警察,在警察同志的幫助下,總算將母親找了回來。母親走失了好幾次之後,房麗決定向單位申請內退,回家全心照顧母親。
此後,房麗每天陪在母親左右,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母親卻已不認識自己的女兒,房麗喂她吃飯,她有時叫「姐姐」,有時叫「媽媽」。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房麗和母親的身份不知不覺進行了對換,母親成了「寶貝」,房麗成了「媽媽」。
2017年,房麗到一所書院做公益教師,她想儘自己所能為社會做點事,也正好帶著母親多出去走一走。房麗給孩子們上課時,母親就坐在旁邊的藤椅上休息,乖乖地等著「媽媽」下課。課餘時間,孩子們跳舞,母親高興得拍手跺腳;孩子們拍皮球,母親也抱著一個球,一邊拍一邊笑。母親笑得很甜,房麗看在眼裡,樂在心中。
3
2018年春節,房麗買了一個布娃娃,作為新年禮物送給母親。母親抱著布娃娃,興奮不已,還拿勺子舀了一個湯圓,喂給布娃娃吃。看到這一幕,房麗深受感動,也突然明白:母親雖然忘了世間的一切,心底卻依然充滿柔情。
房麗靈機一動,萌生了一個想法:把家裡裝扮成「兒童樂園」,讓「寶貝」母親盡情享受童真世界的歡樂。
說干就干,房麗把家具和大件物品全都放到客廳的角落,騰出中間一大塊「空地」,然後買回仿真的鮮花,沿著牆邊插了長長的一排;家裡大大小小的日用品,全部被換成了卡通造型;沙發和飄窗上擺滿了兒童玩具,窗簾上繫著可愛的蝴蝶結和五彩的氣球。
母親很喜歡「兒童樂園」,每天起床後,就會來這裡「玩耍」。房麗常常拉著母親的手,在「兒童樂園」里跳舞、轉圈圈;母女倆還一起做操、滾皮球、丟沙包。
除了玩耍,母親還喜歡看動畫片,最喜歡看《天線寶寶》,每當看到天線寶寶們蹦蹦跳跳的樣子,母親就會站起來拍手跺腳,咿咿呀呀地唱歌。房麗溫柔地看著母親,時不時擁抱一下她,在她額頭上親一親。
在日復一日的陪伴中,房麗摸索出了很多適合母親的方法,她已完全將母親當作自己的小孩,溫柔地哄,耐心地勸,從不高聲說話,更不會跟母親「硬著來」。母親的二十四小時,餓了就吃,睏了就睡,閒了就玩,累了就坐,一切隨心所欲,跟孩子沒有兩樣。房麗也適應了照顧母親的節奏,將母親的生活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條,並開始享受其中的幸福滋味。
與母親形影不離的這些年,房麗將母親的生活點滴寫進日記中,字裡行間流露的全是反哺的快樂:
「今天,媽媽又跟鏡中的自己吵架了:『你陪我出去玩,你不出去嗎?找你算帳!』」
「此時,媽媽又在喂小倉鼠抱枕了,我家的小倉鼠抱枕從沒有餓過肚子,媽媽天天喂它。」
「黑色就是髒,媽媽總是這麼認為,看她一絲不苟地剔除湯圓里的黑芝麻,真是可愛極了。」
……
在房麗的悉心照料下,母親的身體狀況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雖然記憶力喪失,但身體其他各方面都挺好。現在,房麗開始學習專業的如何照料與護理阿爾茨海默病人的書籍,做了滿滿幾本筆記,她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更好地照顧母親。
雖然照顧母親很辛苦,但房麗從未抱怨過,她總對別人說:「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父母之愛是我們必須回饋的恩情。媽媽老成了我的寶貝,我要永遠把她捧在手心裡。能夠和媽媽這樣相依,是命運對我們母女最特別的賜予。」
來源:《博愛》
編輯:李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