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還俗,這是一件並不多見的事,一般來說,能夠削髮為尼的人,都是已經歷經了人生的大苦大難,看透了人生,因而選擇遁入佛門,與青燈古佛了卻餘生,但是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尼姑還俗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一人便是武則天了,她曾在長安感業寺為尼,後來在唐高宗李治的要求下還俗,後來一步步進入權力機構,走上巔峰,影響了中國歷史,今天,我們要說的此女,她與常人沒有不同,她的兒子,倒是長大後叱吒風雲。
1863年,王采玉出生在浙江嵊縣一戶商人家庭,她的父親王有則年輕時打下一片家業,後來回到老家生活,妻子去世後,他又娶了一位,生下一女二子,這一女,就是王采玉,19歲時,王有則去世,王家衰落下來,王采玉的兩位兄弟只知道吃喝玩樂,家境日益困難,只靠王采玉一人給別人縫補將就過日子。
後來在別人的介紹下,王采玉嫁給了離家不遠的另外村子的竺某,婚後,兩人的夫妻關係很是融洽,一年後,他們的兒子出生,不過很不幸的是,孩子沒幾個月就夭折了,恰巧在這一年,當地發生霍亂,竺某不幸死在了霍亂中,還沒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走出來,丈夫又不幸離世,這讓王采玉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她回到娘家,後來聽不得旁人對她說三道四,在母親留髮的要求下,她正式地遁入了佛門,成為一名尼姑。
從此,她的日子過得很安穩,也就不再求什麼大喜大富之日,王采玉堂兄王賢東是鎮上玉泰鹽鋪的夥計,他的掌柜蔣肇聰自妻子去世後,一直哀嘆,鬱鬱寡歡,他看在眼裡也很難過,想到自己的堂妹,因而起了撮合之心,後來,王賢東特地跑到王采玉修行的地方拜訪,說了此事,王采玉聽後表示要和母親商量。
當初王采玉的母親不讓她削髮的原因就是如此,1886年,在母親的安排下,23歲的王采玉正式還俗,隨後,她嫁給了蔣肇聰為妻,兩人的婚姻生活很不錯,後來,王采玉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就是之後溪口街上無人不知的」瑞元無賴「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蔣介石。
蔣介石長大後成為了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抗戰勝利後他委託陳布雷在老家修族譜,曾叮囑說:布雷先生,修譜之事就托你了,請多費心。先母身世,望在家譜內著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