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有沒有降速不能讓5G來背鍋|澎湃社論

2019-08-21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想要消除疑慮,各大運營商就應全面回應,給出完整的證據,有關部門應對可能存在的偏差調查核實。

近日有傳言稱4G網絡速度下降,目的是「為了推廣5G」。對此,有媒體分别致電三大運營商,相關客服工作人員均對此表示否認,並表示沒有接到4G會降速的通知,4G網絡理論峰值仍為下行速率100Mbps沒有調整,實際使用時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有所不同。

但是,三大運營商的回應並未消除部分用戶的疑慮。這可能基於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如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目前階段5G非獨立組網與4G有共用資源,從這角度看有可能對部分雙載波4G+的百兆以上超高網速略有降低,但對普通4G用戶來說不會有影響。而用戶的疑問是,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那麼對於雙載波4G+的百兆以上超高網的使用而言,影響究竟有多大?

第二個原因則可能與4G網絡本身置於不同環境、條件下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有關,也會受到高峰期與非高峰期4G LTE基站不同負荷、以及網絡理論峰值與實際使用峰值差異性的影響。

但無論如何,期望網絡使用體驗越來越好,總是廣大用戶的共性需求。所以,部分用戶對於4G網絡「降速」的擔憂,需要得到三大運營商更全面的回應和佐證。

從目前情況來看,僅僅依靠三大運營商工作人員的回應,恐怕不能起到徹底釋疑的效果。三大運營商有必要提出更多證據,比如對各個區域各個時段的實測網絡數據進行調查並公布,甚至可派遣工作人員到部分用戶家中進行現場測試,查明網絡「降速」原因,對可能影響網絡流暢性和速度的其他問題予以排查解決,如此方能讓相關工作盡責到位,更好消除用戶疑慮。

與此同時,面對「4G網絡越來越慢」的公眾疑雲,作為主管部門,工信部能否委託第三方機構同步調查,用第三方的獨立調查和證據來說話?如此可以避免單方面採信的局限性,確保調查過程和結論的客觀公正,也能有效減少公眾對5G網絡推廣的某些誤解。

也要看到,每當網絡建設進入更新疊代時期,各種傳言往往更容易得到流傳。此前,「4G上線、2G、3G退網」的說法,也曾引發過爭議。

想要消除各類疑慮,各大運營商就應儘快予以全面回應,給出更為完整的證據,而有關部門則應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及時予以調查核實。無論如何,用戶的合法權益都應該得到保障。

※ 編輯|李勤余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新聞評論,盡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YDfsmwBvvf6VcSZEv1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