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最頂級的智慧,叫不爭不吵不炫耀

2019-07-18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文/民生周刊

世界上最計較不過來的就是事,最傷人的往往也是人。

如果我們事事計較、事事爭吵,生活就不會有快樂可言。

正如雨果所講,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心寬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遇到煩心事,一笑置之;遇見不如意的人或事,超然待之。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最頂級的智慧便是不爭不吵不炫耀。

不爭,是人到中年獨有的智慧

人生短短一輩子,有什麼值得爭?

和名利爭,慾望就會膨脹;和命爭,平添負累;和親人爭,勢必疏遠,得不償失;和愛人爭,只能讓生活多了瑣碎,少了寧靜;和朋友爭,只能讓感情越來越淡,漸漸疏離。

楊絳說:「人就這麼一生,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六尺巷」的美談?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各讓三尺,就有了如今的六尺巷;各退一步,便有了心靈的海闊天空。

朱瞻基在《樂靜詩》中的「靜」字,更是多了一絲從容:「暮色動前軒,重城欲閉門。殘霞收赤氣,新月破黃昏。已覺乾坤靜,都無市井喧。陰陽有恆理,斯與達人論。」

最後四句,乾坤安靜,沒有市井的喧囂,陰陽自然是亘古不變的恆理,就不要爭論不休了。

我想,人到中年,日子屈指可數,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一切,靜而不亂,靜而不爭,也是一種難得的大智慧吧。

不吵,是對內心安然的靜守

人字有兩筆: 一筆寫執著,一筆寫放下。

一個心寬似海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風浪都能得到各種契機,保持一顆不強求,不妄念的心,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有一天,佛印和蘇軾遊玩累了,他們走進一個飯館。

店裡的那位夥計「看人下菜碟」,忙著對貴客們獻殷勤,對滿面塵土的佛印與蘇軾很冷落。

飯罷,蘇軾他們離開的時候,佛印十分恭敬地向夥計付了帳。出了飯館,蘇軾有些氣憤地說:「這個夥計真令人討厭。」

佛印也說:「他是個勢利小人。」

蘇軾不解地問:「那你為什麼還要對他如此恭敬呢?」

佛印回答道:「我為什麼要讓他來改變我的行為呢?」

與其事事爭爭吵吵,不如「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不快的事,過耳不過心,才是智者該有的姿態。

洪應明在《菜根譚》曾說: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

魚在水裡自由自在暢遊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鳥乘風飛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風的存在。

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不為環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輕鬆開心,順其自然。

不炫耀,是比誰都更愛自己

「幸福不是活在別人眼裡,而是在自己心裡。

幸福沒有標準答案,快樂的路也不只一條。

只要有時間,我們就有無限讓自己幸福的可能性。與其炫耀,不如讓自己過得更好。

就像亦舒所言:真正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不炫耀,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可和喜愛。一個人越缺少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喜劇之王卓別林在自己70歲時,曾寫過這樣一首小詩送給自己。或許這首詩也適合我們每一個人。

其中有一段這樣寫道: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靜。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自信"。自信是溫柔的眉眼,自信是明媚的笑顏,自信是對自己最深的愛,自信讓我們不必炫耀,便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到了一定年齡,我們會明白生命中最曼妙的風景,不過是一飯一蔬的煙火氣。

到了一定年齡,我們會理解人生最大的智慧在於寬容別人,取悅自己。

到了一定年齡,我們終將不爭不吵,不再炫耀。

在一去不回頭的光陰里,願我們守心自暖,淡定從容。

主播:六哥

靜靜的夜,陪伴不願休息的小耳朵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喜馬拉雅FM」-「全民夜讀」欄目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OhGRGwB8g2yegNDVW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