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正確為什麼還會受傷?

2019-08-18     一隻肌愛生活

姿勢正確就能防止受傷嗎?比如深蹲,當我們變換動作時通常會膝蓋痛,因為你沒有意識到,調整動作或者模式和調整重量是一個道理,動作改變的越多,可能不同關節的受力完全會不用,我們使用的臥推重量,就是關節受到的阻力就是力矩,當肌肉產生張力,張力會改變力矩來對抗外界的阻力。所以改變動作或模式,和你採用負重的道理一樣。我經常會提起力臂,比如重力的力臂,可以先把力臂的力線畫出來,如阻力的方向,力的方向可能會被器械的調整而改變。但是力到關節的距離就是力臂,很難說清楚。

比如側平舉,身體到重力的方向的水平距離可以想像一條垂直啞鈴的線,這條線到肩關節的距離,在你側平舉的時候,剛開始是很容易的,舉起十磅的啞鈴肩部活動範圍大約30度,但再往上舉10度就非常難了,越是接近水平距離越難。

阻力的大小有兩個因素決定,力距和外力矩。側平舉肌肉對抗的是外力矩,剛剛舉起的時候,手離開身體的距離大約8厘米,那就是啞鈴的重力乘以8厘米就是肌肉要對抗的外力矩,如果手臂舉起到接近水平,那是就是這個十倍左右了。同樣的道理可以分析深蹲時的膝蓋,主要是髖關節主導的深蹲。

比如你做300磅,考慮到臀部非常靠後,不管你蹲的多深,在底部的時候,槓鈴離臀部大約45厘米,那就是負重乘以45這就是你需要對抗的外力距,但髖主導的深蹲槓鈴離膝蓋的距離只有13厘米,這樣你可以推起更重的槓鈴,比如400磅。如果你第一次使用髖主導的深蹲,你的膝蓋一下子離槓45厘米,45*400相比13*400這數字肯定不小。

並不是槓鈴多少重量關節就承受多少重量,有點抽象,重在感受,不要用定性的方法去看待訓練,如果收縮感好就好。這影響關節的受力,你可以畫出力矩草圖,但是也要考慮身體的三位結構,實際可能不是那個樣子,如果你可以畫出來看清楚關節收到的力矩,哪怕是你這次使用的重量過輕,計算的結果,力矩可能要比上次大三倍,這個力矩可能是你膝蓋無法承受的。

訓練要慢一點除非你訓練後可以超量恢復,否則會受傷,你要明白膝蓋的位置不一樣,阻力距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膝蓋和槓鈴的距離變了,那你就要考慮你的負重是不是可以的。

如果你第一次做不要上大重量,循序漸進。不要給身體太多刺激,保證身體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當然還有很多因素,如果你的關節緊張,深蹲的時候左右就不平衡,或者髖關節緊張,膝蓋內扣,踝關節緊張,膝蓋位置不到位。

有新的動作和想法是好的,你動作的姿勢都是對的,所有的你都考慮好了,就是受傷了,那可能就是力矩分析時候出了問題,負重和力距的綜合結果可能超出了身體好承受能力。最後感謝收看,歡迎留言,感謝你對一隻肌的支持。

#清風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H0cr2wBvvf6VcSZ0b_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