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成過去,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如既往的為柳州市交通安全保駕護航。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柳州交警推出「榜樣的力量」欄目,希望通過介紹在2019年中那些值得學習的典範,讓廣大市民進一步了解柳州交警的日常工作,從而形成全民遵紀守法的好風氣。
如果在柳州市魚峰區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根本就逃不掉,為什麼?因為魚峰大隊有個許嘉俊…辦起追逃案來是「一抓一個準」,大隊還在2017年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交通肇事逃逸查緝工作室。這兩年,魚峰交警大隊交通肇事逃逸破案率和「醉駕入刑」結案率,在業內名列前茅。
「醉駕入刑」結案率排名高
破案經驗這麼老道,許嘉俊一定年紀不小吧?其實他是個「85後」,今年才34歲,不過他已經有了從派出所、刑偵、禁毒再到交警的11年從警經歷。
許嘉俊「成名」於2016年的一起「零口供」醉駕頂包案。當時,在箭盤路腫瘤醫院門口,一輛大眾車與一輛豐田車在同向行駛時發生剮蹭,大眾車司機鄭某當時檢測出酒精含量高達137毫克/100毫升,但其拒不承認醉駕,並找來女友頂包。因事發時監控未拍到整個過程,案件陷入僵局。許嘉俊在與隊員反覆探討案情,「劍走偏鋒」從與嫌疑人的領導和其朋友的談話中抽絲剝繭,鎖定了鄭某醉駕的事實,還原了案件的真相。
就在那年,許嘉俊共辦理了136起醉駕案件,抓獲網逃12人,成績醒目。領導決定成立許嘉俊工作室,由他扛起魚峰大隊交通肇事逃逸查緝案件的大梁。
很多人不知道,查處醉駕最麻煩的並不在現場,而在於後期的司法程序。「醉駕」入列刑事案件後,法律程序要求非常高,詢問筆錄、證據材料稍有疏漏,或是應用法律條款不準確,程序不規範,就會被「打回頭」。但是魚峰大隊一年上百起「醉駕」案幾乎每次是「一次過」,這與許嘉俊的嚴謹好學有關。除了通讀各種交通法規,他還經常向檢察官、法官請教,掌握了與交通有關的各種法律業務知識,成為了辦案行家。今年以來,許嘉俊已經辦理了170多起「醉駕入刑」案件,是整個柳州市交警支隊「醉駕入刑」結案數量的一半,在廣西也排在首位。
追逃從不放過蛛絲馬跡
在交通事故中,逃逸案如果不及時被偵破,容易成為「懸案」。特別是近兩年來,電動車發生事故逃逸的數量也在增加,而相對於機動車,電動車逃逸查處的難度大得多。但無論多難,許嘉俊的字典里只有一個字——追。
2019年5月份,一輛電動車將人撞傷後跑了,傷者傷勢嚴重,需要幾萬元的治療費用。接到報案後,許嘉俊先是通過肇事電動車後的美團外賣箱查找,但得到的反饋是「查無此人」。
由於電動車和駕駛人無明顯特徵,且肇事後肇事者故意騎行轉了半個城區鑽入一處城中村後消失。許嘉俊並沒有氣餒,通過其他辦法找到了「破綻」:電動車曾在一處門面逗留,男駕駛人與一名女子短暫接觸後離開。許嘉俊找到該名女子詢問,起初她表示不認識該男子,一再詢問下方承認,該男子是其鄉下親戚,來城裡打臨時工的。許嘉俊以此作為突破口,讓肇事者繩之以法。
還有一起逃逸案,許嘉俊和同事連著守了兩三天都沒發現逃逸嫌疑人,回來調整思路,發現監控中,嫌疑人有早上出門扔垃圾的舉動,於是改成早上去蹲守,將嫌疑人成功帶回。
「其實破案工具都大同小異,無非查監控、調查走訪。但思維、理念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大隊的領導告訴記者,許嘉俊的「不走尋常路」,常常能為破案找到突破口。
「多花點時間,總能找到」
當問及追逃有什麼訣竅時,許嘉俊輕描淡寫地笑道:多花點時間,總能找到的。只有業內人士知道,這多花的時間並不止一點。就拿追逃蹲點來說,都是選擇在肇事嫌疑人出門上班前或者下班回家後,那都是8小時之外的工作。
憑著「不走尋常路」和「多花時間」的韌勁,許嘉俊辦了在許多人看來「太難了」的案子。2018年,在許嘉俊的主導下,查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945起,查破率85%,僅事故逃逸打擊破案率就提升了36%。2019年,許嘉俊工作室受理逃逸案件1390起,結案數1278起,結案率突破了92%。逃逸事故結案率的大幅提升,增強了市民的安全感,也收穫了市民的認可。
工作出色的許嘉俊也因此收穫了許多榮譽:連續四年榮獲市局個人嘉獎、執法辦案崗位標兵、最美警察等。
(責任編輯/莫小華 文/李銘 圖/梁儉 整理/林柳君(實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CDKqG8B8wMrh2Liec_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