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友匯】南北鳥事

2020-06-01     鳥友匯

原標題:【鳥友匯】南北鳥事

今天終於靜下心來,用極不講究的瓷杯子泡上一包從福建帶來的清香鐵觀音,把以前隔得老遠的筆記本拉過身來,平心靜氣開始閒談似的撰寫這篇《南北鳥事》了。

文化的傳承無時無刻不被侵入了地域的特色,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南北分界明顯,由於歷史的傳承,各地風俗不同,人情不同,文化自然也就不同,能夠代表一地的物象---地標物,諸如,北京的故宮、大柵欄兒,江西景德鎮的青花瓷,蘇州的園林等等,各有風味。然而無論走到中國的那個角落都會看到或在河畔或在樹蔭或在公園的草地上有一些養鳥人在遛鳥論鳥,不亦樂乎,偌大的一個國家卻有著這樣一致的愛好,不能不謂之奇觀矣!

但就文化而言,養鳥著實登不上大雅之堂,充其量也就是算民俗文化吧,或者通俗的講叫玩兒文化,然而就是這樣一種不算「文藝」習俗卻令上至達官顯貴中到文人墨客下至平民布衣,無論是穿長衫的還是穿短打的,都為之著迷,養鳥儼然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傳承已經形成了一定得規矩和講究,自成體系。這些道道兒通俗的說是講究,提升到一定得高度呢,那其實就是文化了,所以文化其實就是通過傳承和發展形成的某一事物的規矩和講究之體系。

把養鳥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了,這就存在著另一個概念,叫做文化差異性,為什麼北京人愛喝花茶,江南人愛喝綠茶,而潮汕人則愛喝烏龍茶呢,就茶文化而言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在過去,交通不慎便利抑制了文化的交流,在一個固定的區域就會逐漸形成適合本地人口味的文化,差異性就這樣形成了。這種差異性歸結起來就是地理位置的差異性,筆者試將中國的文化地域劃分如下加以詳述:

南方鳥文化——————1江南鳥文化 2.嶺南鳥文化3巴蜀鳥文化 4雲貴鳥文化

北方鳥文化——————1東北鳥文化 2京津鳥文化3中原鳥文化

南方鳥文化:

1江南鳥文化

江南佳麗地,千古帝王州

江南故地,文脈馨香,才子佳人,雅韻綿長。江南的鳥文化就像江南的詩詞歌賦一樣清新雋永。繡眼是江南文人墨客的最愛,粉牆黛瓦,修竹些許,煙雨空濛的江南正與繡眼的品性相吻合,洇濕的青磚上幾抹綠苔,竹椅之上手持黃卷側旁一把古韻的紫砂壺,竹影之中傳來繡眼呢喃的鳴唱,此情此景,豈不動人?抑或月夜,青燈苦茶對黃卷,此時若是有一隻小巧可人的繡眼相伴與佳人在旁何異?

豈不說江南繡籠的小巧精細,只是繡眼桃花,荷花的名字在代表了季節之餘又何嘗不是平添了幾份詩情呢?

曾幾何時,立於古城金陵秦淮河的文運橋上,一覽南京人賞玩繡眼的壯觀景象,遙想這六朝古都,文脈正宗的南京城,曾走出過多少文人雅士,指點江山,盡數風流,在他們的書房抑或心緒之中是否也有一籠繡眼呢?江南人養鳥就是這樣,江南的鳥文化是與江南人含蓄的心境息息相關的,不求高亢但求雋永。

由此我又不禁想起了在姑蘇古城,曾經有這樣一些風流才子,諸如唐寅,文徵明等等,他們的畫作和畫風,堪稱吳門畫派的代表和巔峰,那麼,當他們執筆研磨,揮灑丹青之時,是不是偶爾也會來到檐下,聽聽繡眼的低唱呢,是不是這聲聲低吟,也把江南帶到了他們的思緒里呢。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曉,江南的詩畫和江南的鳥文化是同出一脈,密不可分的。江南的鳥文化是書卷氣,是丹青風,是紫泥新品,雨打芭蕉,粉牆黛瓦,青磚綠苔,才子佳人之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江南。

2嶺南鳥文化

嶺南地區特指廣東廣西一帶,嶺南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嶺南園林和嶺南畫派。嶺南園林與北京皇家園林,江南園林三足鼎立,中國園林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一。嶺南在中國歷代畫派里是一個年輕的畫派,但是高奇峰,高劍父,陳樹人,關山月,黎雄才群星璀璨,絢爛奪目。說道嶺南人養鳥,與東南亞鳥文化基本雷同,究竟是誰受誰的影響我想已無從考證了,但嶺南人養鳥基本數南方鳥類,其中突出的當屬四喜,傾心於其婉轉多變的鳴唱,嶺南地區有喝早茶的習慣,茶又多為烏龍,不是品飲而是品 ,清晨,將鳥籠至於茶館檐下,邊用早茶邊聽鳥鳴,此情此景頗似舊時老北京的大茶館吧,不禁想起了老舍先生筆下茶館裡的老裕泰了。但嶺南的茶是鐵觀音,京城的茶是茉莉雙熏,嶺南的鳥事四喜,京城的鳥是黃巧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廣式鳥籠與廣式月餅一樣自成一家,獨具特色,不論畫眉籠,四喜籠還是雜鳥籠都是穩重之中不乏精巧之氣,著實值得收藏鑑賞。(未完待續)

圖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08acHIBd4Bm1__YoS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