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獎:幫助人類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系外行星世界

2019-10-08     知識分子

Johan Jarnestad/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

撰文 | 呂浩然

責編 | 陳曉雪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三位天文學家分享。他們分別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詹姆斯·皮伯斯(James Peebles),獲獎理由是「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以及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的米歇爾·梅厄(Michel Mayor)教授和瑞士內瓦大學教授兼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迪迪埃·奎羅茲(Didier Queloz),獲獎理由為「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當晚,《知識分子》邀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恆星級黑洞爆發現象研究創新團組負責人苟利軍對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進行了解讀。

「其實我在2015年就曾預測過系外行星領域會獲得諾貝爾獎,不過今天兩項細分領域——宇宙學的理論研究及發現第一個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一起獲獎的確令人意外。當然,也很興奮。」苟利軍表示。

「皮伯斯是宇宙學領域內的先驅性人物,我雖不是宇宙學領域的,但也在很多場合聽到過人們談及他有望獲獎。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他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領先的理論宇宙學家,主要成就包括對原始核合成、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及暗物質等領域做出了傑出的理論貢獻。所以說,如今已經84歲高齡的皮伯斯得獎可稱得上實至名歸。」苟利軍評論說。

他指出,另外兩位獲獎者梅厄和奎洛茲則是系外行星領域的先驅。「尋找適宜的系外行星一直就是天文學家的一個目標,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展,也終於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取得突破。梅厄和奎洛茲在尋找太陽系之外的行星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1995年,他們運用視向速度法的方法,在飛馬座51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軌道周期為4.2天的行星——飛馬座51b。」苟利軍介紹說。「這次探測也開啟了人類探測系外行星的時代。」

「所以就今天的諾獎結果來看:一位是理論天文物理學家皮伯斯,另一對是天文學家梅厄和奎洛茲,不僅幫助我們深入了解了宇宙的演化歷程,還通過觀測的方式幫助人類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系外行星世界。」苟利軍最後總結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lburm0BMH2_cNUgmId1.html